1992年,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月。
这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争论持续了数年后,*不顾年事已高,开始了他那著名的春天南巡,并频频发表讲话。人们注意到:这老人想利用他的影响力,继续推动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一时间,“春风又绿东南岸”的奇景在南中国悄然勃发,各种“摸着石头过河”的尝试又受到鼓励。甚至市领导在出国访问期间,也静不下心来,要利用空隙赶回来组织落实开放的政策措施。说起这段历史,正像那首sz人写的著名的歌曲唱的那样: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
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
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啊!中国,啊!中国,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飞进万紫千红的春天。
当年,在小平同志视察sz的时候,本书的主人翁王显耀、夏天已经来到sz工作。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单位的干部会议上听了市委办公厅整理的《小平同志南巡讲话》。
当时,夏天刚来sz一个多月,听到小平讲话后,热血沸腾,觉得赶上了sz又一次发展的机遇期。
那个时候,中央赋予sz的一项使命就是要敢闯,不要怕失败,摸索出经验来。于是,在sz的工业、农业、内外贸易、金融服务业等各行各业纷纷寻找自己在改革开放事业中的突破口,看自己能尝试和总结出哪些经验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话说当年sz的金融行业,虽然在人民银行的旗下集中了工、农、中、建等国家专业银行的分行,又有d发展银行sz分行及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业相对比较发达。但是,sz的企业却是多种所有制并存,不确定性较大,导致各大专业银行各抓一块,画地为牢,不敢突破。其实,这也怪不得专业银行稍嫌保守的举动,因为他们在固有客户群像众星捧月般维系着的情况下,总是要在创新与安全之间、在发展与质量之间达至平衡的。
在当年的sz,工商银行从人民银行手中继承了大部分客户,有点“吃不了兜着走”的味道,对客户的选择余地较大;农业银行有地域上的优势,叫做“阔地扫有尘”,也不怕没有人理睬;中国银行是国家的外贸、外汇专业银行,在国际业务这块,自然是龙头老大,不怕人家不来;剩下的建设银行,当然也有自己熟悉的一块——建筑行业,但还是有点吃不饱。于是,他们比较看重新办的国有、市属企业,并把他们纳入自己的信贷业务发展范围,用时间换空间,不断巩固、提高客户的数量和质量。如此一来,当年来sz创业的成千上万家个体企业、各种形式的真假内联企业、外资企业、集体企业和逐步发展的股份制企业就成了各专业银行的烫手山芋——看得碰不得。
这就是当年sz集体金融企业产生的社会条件。
人们通常用第一个敢吃螃蟹者来褒扬勇敢。其实用不着这样刻意,古之商者,无不是因利所驱使,也就是商人自己说的:“无利不起早”。有一句话说得明白:“砍头的生意有人做,亏本的买卖没人干。”外国人马克思好像也知道这句话,他用西方人固有的语言逻辑说:资本总是在社会平均利润率之间流进流出,当某个行业的利润率大于社会平均利润率时,这个行业就会有很多资金涌来,反之亦然。
其实,资本的背后站着的是人,这人的身上有一对眼睛在盯着。——这就是为什么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会有电话、电视、飞机、人造卫星、载人飞船的原因。
当然啰,做什么生意,都没有做钱生意那么潇洒、自然、实在。——这是小的看法。不幸的是,很多人也和小的想到了一块。于是,在sz,集体所有制形式的金融企业——金融服务社、城乡信用社就和春天里下了一场雨的竹山一样,地底下不断的裂开一条条缝隙,人们定睛一看:“哟!我们sz银行多过米铺已经是事实。现在,金融服务社又像一条条春笋般要从地下冒出来了。”
就那么一年多的功夫,sz的大街小巷中纳凉的人们,不仅像往常一样谈论股票,谈论sz建设的新闻,还在私下里谈开了金融服务社的存款业务。尤其是在股市像游乐场里的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的时候,把存款存入金融服务社里就像台风中的渔船驶进了避风港般让人放心。而且金融服务社给出的回报也不低,通常是存款一到金融服务社,那存款一年的利润就给你送来了。
“在金融服务社存款,热情、周到、回报高,真是没得弹!”人们如是说。
也有人对金融服务社的贷款业务充满敬意,他们说:“在金融服务社做贷款,就是痛快!不用求爷爷告奶奶,存款一到,马上就做。与国贸大厦的三天一层楼的深圳建设速度一样,这是sz金融领域的深圳速度!”
到了一九九三年底,金融服务社的数量已经增加到十来家了。在金融服务社的名称上,带上金字的就有五、六家之多。什么:金河、金龙、金虎、金江、金海、金凤。你要是在sz的大街上听到人们议论五朵金花什么的,千万不要误以为他们在说几十年前拍摄的电影《五朵金花》,其实,多半就是谈论金融服务社的事。
虽然市民对金融服务社评价不低,但人们在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