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恐怖悬疑>明末之兴汉>192.投资王公公

在卢象升他们与清军交战的时候,陈新甲怀揣着朝廷给的圣旨,带着一队锦衣卫和一些兵马出了京师前往天津。

如今鞑子虽然大部分都已经南下劫掠去了,但是京师周边偶尔也会有小股的清军活动,并不是很安全。这个时候出京城去天津还是有很大风险的,所以陈新甲才会带这么多的士兵,而且路上完全不敢多停留,尽量减少休息时间,第二天就赶到了天津。

进了天津城的陈新甲这才松了一口气。自从身居高位之后,陈新甲已经很久没有骑马了,出行都有轿子代替,慢虽然慢了点,但是至少舒服。这次来天津肯定是不敢坐轿子的,赶时间是一回事,真要遇到鞑子骑马也更容易逃脱些。

一路奔波的陈新甲此时正在休息,年纪大了,身体也不比从前了,双腿内侧已经红肿了,好在没有磨破。

闻讯赶来的天津巡抚及天津城的一众官员都前来探视,这么危险的时候,陈新甲冒险出京城来到天津,肯定是有重要的事情。

因为兴汉军归顺的事情还没有定,陈新甲也没有说这个事情,虽然京师那边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个事情,但是因为战事天津这边消息闭塞,还没有传过来。

陈新甲只言因为兴汉军进攻辽南,打败了鞑子,让皇上和朝廷都非常惊喜,所以派他前往济州岛宣慰下鲁若麟。

这样的话天津一众官场老油条如何会信,都是千年的狐狸,怎么可能听你在哪里说聊斋?如果只是宣慰,随便派个朝廷官员过去就行了,用得着你这个兵部侍郎出马吗?这里面肯定还有其他的名堂。

只是正所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天津的官员们见陈新甲来天津不是为了天津的事情,心态就很放松了。实在是这个时候各地坏消息不断,朝廷很是恼怒,肯定会惩处一些官员的,天津的官员们当然不希望自己也在里面。

见事不关己,天津的官员们顿时热心起来,马上安排沈志祥带着黄济手下的留守与陈新甲见了面。

对于陈新甲想要去济州岛,向鲁若麟传达朝廷的旨意,留守的王团长也比较头痛。

让他过去又怕济州岛那边不同意或者有其他想法,但是不让他过去又显得对朝廷不尊重,与兴汉军目前的方针有些冲突。

思来想去的王团长还是答应安排船只送陈新甲去济州岛,只是单独安排船只比较困难,现在运力这么紧张,还没有奢侈到为陈新甲一行人单独安排一艘船的地步,随行的还有不少要送到辽南去的难民。

随着鞑子肆掠京师周边,又制造了一波难民潮。如今的难民们也比以前聪明了,除了不清楚情况的,很多只要条件允许的都会往天津跑,因为黄济他们一直在收留安置难民,在天津周边很是有些口碑了。

以前还有人诋毁黄济他们是把人送到海外当猪仔卖了,后来出去的人陆续有人回来,或者有书信和钱财寄回给家乡的亲人,大家都知道通过黄济的手出去的人不但没有被卖掉,还都过上了好日子。所以平时即使没有战事,也有很多活不下去的贫民跑到天津来投靠黄济,希望能够过上好日子。

对于黄济他们大规模的往外运送流民的事情,天津上下都知道,甚至京师那边也不是不晓得。只是因为朝廷实在没有余力可以安置这些流民了,与其留在京师周边造成隐患,送走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只是这种事情说出去实在有损朝廷的颜面,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的。

天津上下则早就被黄济的银弹攻势给拿下了,各种济州岛商品销售,加上大规模的采购物资,天津因为与兴汉军的联系加强,上上下下都获得了不少好处,甚至比以往更加繁华了。

何况有黄济帮忙镇守天津,无论是鞑子还是贼寇,基本很少有跑到天津来的,安全系数有了质的提升。说实话,现在天津上下都有点离不开黄济的感觉了,对于黄济往外输送流民的事情自然不会多事。

这次鞑子入侵,来到天津的流民格外的多,留守的王团长已经往辽南运送好几批了,依然还有很多流民等着被运走。这还是因为兴汉军占领了辽南,北方的流民现在都往那边送,路程短了很多的原因,否则运力会更加紧张。

对于要和一群流民同挤一条船,陈新甲的脸色不是太好。好歹他也是大明的侍郎,和一群泥腿子共乘一艘船实在是有失体面。

何况这些人都是准备远走外海,脱离明朝统治的人,对于陈新甲这个朝廷高官来说实在是太难堪了。但是要王团长单独拿出一条船来送他们是绝对不可能的,来天津的人越来越多,必须尽快送走,辽南那边对人力的需求也非常急迫,送再多过去都不嫌够,每一条船的运力都是非常宝贵的。

见王团长始终不肯松口,陈新甲又没有多的时间浪费,正在局面陷入僵局的时候,天津巡抚支援了陈新甲一条船,可以送陈新甲去济州岛。但是天津的船最多也只是在渤海内行走过,对于如何去济州岛完全不知道航线,还是要跟着王团长他们的移民船走。

这样已经很不错了,至少是朝廷的船只,这样去济州岛也比较体面。

还有个好处就是可以熟悉天津到济州岛的航线,将这条航线摸清楚,对朝廷来说也是很有好处的。

对此王团长也不为己甚,直言自己位卑言轻,只能送陈新甲到旅顺,那边自然有更高级别的官员安排他们去济州岛。

陈新甲对于这个安排也很满意,


状态提示:192.投资王公公--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