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恐怖悬疑>明末之兴汉>354.是走是留(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

既然无法从正面将热气球击落,那就只能从其他方面想办法。

“范爱卿,派你的人去试一试,要是能将那东西毁了,朕有重赏。”皇太极对范文程说道。

“喳。”范文程立马站出来跪地领命。

清军的内地细作这一块,皇太极一直把控在自己手里,并交给熟悉此事的汉臣打理。以前是头号汉奸李永芳,现在则交到了范文程手里。

这些细作除了打探情报、收买官员,必要的时候也是可以做暗杀和破坏的。

其实在情报工作这一块大明一直是占有绝对优势的,锦衣卫除了充当皇帝的爪牙对付官员,也有情报收集的职责。

锦衣卫的情报收集并不局限于大明内部,对外部敌对势力的情报收集也在他们的工作范围之内,以便为皇帝提供更加详实准确的情报。

只是因为文官们对锦衣卫的印象实在是太坏了,只看到了锦衣卫坏的一面,一旦掌权就想千方设百计的削弱锦衣卫的实力,从来不会考虑是否影响到大明的情报工作。

加上崇祯被文官们忽悠得厉害,自断手脚,使得如今的锦衣卫存在感非常微弱,就更不用说对外的情报收集了。

曾经锦衣卫的探子们北上可以深入大漠草原,南下可以到达热带雨林,几乎周边国家都有他们的身影。现在随着大明的衰败,以及锦衣卫的势弱,整个情报体系也接近崩溃了,再也不复以往的强势。

反而是清军的情报工作做得越来越出色,也更有成效。

清军前期攻陷的城池大多都是细作们收买汉奸打开的城门,否则清军初期的发展绝对没有这么顺利。

而且满清细作在情报收集、散布谣言方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屡屡通过这些低成本的手段达到了战场上实现不了的目的,可谓成绩斐然。特别是崇祯多疑的性子,使得造谣、离间的效果非常好,让崇祯做了很多自毁长城的事情。

这一次在外部不能破坏热气球的情况下,皇太极自然将希望寄托在了有不错成绩的细作身上,或许能够再创辉煌也说不定。

“十二弟,明军的动向查得怎么样了?”得知明军前来增援,皇太极也比较关心。

“回皇上,现已查明明军蓟辽总督洪承畴带领山海关总兵马科、宁远总兵吴三桂、东协总兵曹变蛟停留在辽南,但是所带兵马并不多,加在一起也不过两千余人,不足为虑。”洪承畴他们来时的动静有点大,很难瞒过有心人,所以阿济格想要打探到这些基本的信息并不困难。

听到是洪承畴来了辽南,皇太极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洪承畴如今的名声可不小,平定肆掠多时的中原农民起义让他声名鹊起,如今更是上任蓟辽总督,成为满清最直接的对手,满清想不关注都不行。

原本皇太极以为明军与金州军是面和心不和,不太可能协同作战,现在看来还是小看了洪承畴和鲁若麟的格局。

“如今我大清兵马全都集结在金州,锦州一线兵力空虚,洪承畴的压力并不大。要是他真的有心帮助金州军,完全有能力抽调更多的兵马,不可大意。”皇太极并不像阿济格那么乐观。

“是臣弟疏忽了,臣弟一定继续让人打探。”阿济格连忙认错。

虽然皇太极到了金州,但是针对南关的进攻不会那么快进行。近二十万的兵马肯定要先行整顿,还要打造攻城器械,没几天功夫都不可能理顺。

在这期间,辽西明军的增援部队也到达了辽南,直接拉到南关战场,随时准备参战。

这批总数接近一万人的辽西援军确实都是辽西军中的精锐,个个彪悍,少有年老体弱的,可见洪承畴和吴三桂他们也是下了血本的。

和预料中的一样,金州军对于援军一视同仁,伙食按照金州军的标准来,装备也换上了济州岛军工厂出品的铠甲和钢刀,让这些明军大呼来得值了,士气非常旺盛。

清军如此大规模的进犯自然不可能瞒得住,金州军也没有准备隐瞒。刻意隐瞒清军到来的事实,在拆穿的时候反而容易引起恐慌。还不如大大方方的告诉百姓们清军来犯,早日做好心理准备。

不过在宣传上肯定会有侧重点,无非是金州军足够强大,绝对可以将鞑子挡在关外。

不过即便如此,仍然有大批的人离开辽南回到大明本土或者去济州岛。这批人主要都是有钱人,鞑子凶残的名声早就如雷贯耳,但凡有一丝危险,他们也不会留在辽南。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他们自诩为君子,肯定是要等金州军打胜了才会回来。

当初那批来到辽南的勋贵子弟们也完成了他们的训练,如今他们的长辈正在催促他们离开辽南回京师,远离这个是非之地。

只是在是否离开辽南这个问题上,这些勋贵子弟们产生了分歧。

并不是所有的勋贵子弟都愿意混吃等死,浑浑噩噩的过一生,其中也有不少人还是有建功立业的想法的。特别是那些在家族没有继承权的子弟,这样的意愿要更加的强烈一些。

原本他们或许有这样的想法,但是找不到方向。现在经过金州军的几个月训练,他们发现想要建功立业,还是要效仿先祖在沙场上赚一份基业。

对于这些人的选择,他们的家族虽然舍不得,但是从本意上还是比较支持的。毕竟家族的基业只有这么大,大部分都要留给主支,旁支能够获得的资源非常少。如果这些旁支可以依靠自己的奋


状态提示:354.是走是留(求月票、推荐票,求收藏)--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