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外面正是黑夜,这里却是白昼。天空中一轮烈日高高的挂在那里,和外界的太阳比起来,这个太阳更红一些,散发着温热的光芒。
再往下看,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还有一些不知是灵兽还是妖族的小动物,在树林中穿梭。
这里看起来、听起来、感受起来都是一个很宜居的地方,只不过,没有看到有人存在的痕迹,不然方小纯必然会背诵上几句《桃花源记》。
方小纯一进入“地洞”,就落入了洞天秘境的地面上,觉得地面上有什么东西很硌脚,低头去看,看到地面上有一些暗红色的碎石块。
总算知道为何落入“地洞”种的碎石久久没能传出落地的回声了。
这是一洞之隔,两个世界。
方小纯抬头去看,天空中并没有黑洞洞的洞口。在自己出现的位置兜了好几圈,都没有找到任何出入口。
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他不知道怎么回去了。
不过,方小纯又想到了《桃花源记》,文章里是这么说的: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注:《桃花源记》作者:东晋陶渊明。
文言文看起来麻烦,方小纯也是这样的——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
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
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
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
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
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说,报告了这番经历。
后面的内容和方小纯面临的境况没多大关系,方小纯没有继续回忆。
可以看出,在《桃花源记》里,详细的描述了打渔人如何进去的,见到了什么,但并没有详细的说,打渔人是如何出去的,不出意外的话,是当地人送出去的。
方小纯想到这里是有生命存在的,可能如何出去,就要落在这些当地人或者妖或者兽身上了。
抬眼去瞧,看不到尽头。这里有多大,方小纯无法确定,可以确定的是,这里不是圆的,因为没有地平线。
方小纯感慨着洞天秘境的神奇,运转修行法诀,默默的感应了一下,眉头微微皱起。
这里竟然感受不到星辰之力的存在,也感受不到法则之力的存在,不知道能不能动用仙术。
拳头紧握,想要测试一下。
这是“孤阳不生”的起手式,但并没有施展出“孤阳不生”。
方小纯心中一凉,本以为没有星辰之力无法恢复消耗就够令人没有安全感了,结果仙术都用不出来。
这里真真是另外一个世界了,还是和后洪荒天地修行体系不一样的世界。
这意味着,这个世界的危险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