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王家,跟着王婶子讲了草帘的厚薄、宽窄,也就回了柳庄。书房里依旧练字、看书。
第二日,王明知道了开工暖棚的事,急着就要跟着来忙事,没有搞什么休假三天,仍旧一如以前一般的陪在柳儿身边,柳儿带着他,感到十分方便。
竹子不经砍,不到三日,也就砍得差不多了,拉到地头,在小花河边,堆了一河岸。王庄头是老手,心里有成算,亲自砍出所需竹子的长短,一众人等,按柳儿教的,各拿一个比着,全统一砍成一个长短。分开按长短堆放着。
三岔口的竹林子,朝外的都砍完了。显出一个大缺口。
大王村的暖棚子,终于开始动工了。村里的妇人也把草帘子,打来,一一交到王婶子处,也得了1000多床
柳儿将图纸细细跟地给王庄头说明了,王庄头心本就灵,竹子在他手里,如同玩具一般。带着50多个庄户人。不一时,就搭得了一个暖棚,柳儿去看过,提出些改进意见。大家都照着样子仿着搭去了。
这暖棚子,是上下两层,高约两人多高,两层间相隔一尺,下面是方形,上面是圆拱形,用竹子搭成方格。将草帘子从顶盖到脚。天气冷的话,就盖成两层。白天就掀帘子晒太阳。晚上就盖帘子保温。棚子里面,就跟平时一样,种菜。
简易的暖棚子,也更简便,只得半人高,也是拱形,然后就是将草帘子晚上盖上就可以了。主要是用在麦地上。
七日后,这暖棚子就搭成了,王庄头带着这五十人,也做熟了,就另议了工钱,请他们帮着把柳宅的玉米地用高暖棚罩了,麦子地全用简易的棚子罩住,又收够了足够多的草帘子,在地头备着。
这新买的地还没种,王大自来牵了牛,在棚子里一个人先行翻着地,柳庄的人明显的不够用了。柳儿心里还要买地,心里更加着急,这总不能全部地里的活,都压在王庄头身上吧?
柳儿想起罗大娘说过,帮自己相看着买的庄户人,这许久了,还没有动静,不由有些着急。急着让姜管家去一次罗大娘家催一下,看有人没有。姜管家答应着,:“姑娘,我明日一早就去。晚上,我仍住在镇上,这快年关了,还是对镇上的房子不放心呀。”
“姜叔,你也是疑心重。放心吧,不会有什么事的。”姜管家还是不放心,骑着小黑赶到镇上去了。
“姑娘,我明日一早从镇上就走了,然后再回庄子。”
本以为要等几天,结果,第二日午时不到,姜管家回来了,带来了一帮子人,人很多,姜管家先安排在场院里等着,罗大娘笑mī_mī地跟在姜管家身边,一同进了柳庄。去书房见了柳儿。
“姑娘,久不见面,可还好吗?”罗大娘施礼,柳儿拉住她的手,
“大娘不要客气,还说要去寻你,不料大娘竟自己来了。可见就是有缘呀。”
“早就想着来了,只是在等着这二十户庄户人的取保、入籍,想着一并为姑娘办妥了,才带来。”
姜管家通知了杨妈妈,让她先赶到湖边的场院里,看着这新来的奴仆。稍后,罗大娘同柳儿也带着小红,亲自到了场院。这次,罗大娘带来了二十户农人家,南方的有8家,北方的12家,4-14岁的男孩子有11人,女孩子12人,总计人口63人,另外精选的女孩子有20人,男孩子20人,年纪都在13岁-14岁之间。粗使大嫂5人,俱是单身。
柳儿愣了,这么多,一下子给自己拉来了100多人,我晕死。水泊梁山呀,一下来108人。忙拉着罗大娘去了一边细话。
“大娘,你这是害我还是助我呀,一下给我拉这么多来?”心里急算着,这可不得1000多两银子?我的地还没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