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渠成了文学渠,泳池称作文学池;
名字命名太频繁,文学内心很不安。
连张文学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把自己做成功的事情,都习惯冠名“文学什么什么”,比如自己平整的土地叫“文学地”;自己承包的南岭称谓“文学岭”;自己修的水渠叫“文学渠”;张文学修的游泳成了百姓口中的“文学池”。
对于这些个称谓,张文学还真是又高兴,又有点不太满意。
所谓高兴的一点,那就是张文学感受到了老百姓对张文学做成的事情在内心表示了极度认可和充分肯定,而且给予相当高的评价,同时也说明大家对于张文学本人的深情和厚爱。
当然,同时也具有表彰张文学的优秀事迹的用意,让尽可能多的人们了解张文学为学生娃娃们和老百姓所做的各种好事情,以唤醒人们对张文学的认识和感恩,同时号召更多的人们去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和为人民服务的各种分内和分外的各种事情,形成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激发想干事、能干事和干成事这些本领的快速形成,以便为百姓,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力量,为百姓谋取更多的实惠,带来更多的福祉。
对于这些厚当然心领神会,当然感恩戴德,当然充满信心,当然不辱使命,也当然继往开来,而且发扬光大,要在为民造福的康庄大路上开足马力,阔步前进,在让学生全面发展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争取让更多身边的人感受到快乐和幸福,争取个更多的学生全面发展而且学有专长,为更多的家庭带来阳光和温暖,让更多的人们感受到关爱和恩爱,让这些人感受到社会前进的具体实惠,觉察到国家发展道路上看得见又摸得着的眼前幸福。
但是,用自己张文学的名字自己做成功的事情,张文学内心感觉似乎还是有不妥之处。
张文学知道,用名字命名的事情不是没有,但是人家做过的事情比起张文学做的事情那都是伟大得多,出名得多,那都是实至名归的事情,以此纪念人家的努力和付出,那倒是无可厚非的。
而且,无论是谁,用他的名字命名,只不过一生一次,最多也没有几次。正是因为伟大,正是因为绝无仅有,所以才没有滥用,正是因为不滥用,所以他们伟大的功绩连同他们闪耀的名字才被后人永世不忘,代代流传,流芳千古。
但是,张文学自己认为自己做过的事情,没有一件事情是够这个级别的,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一件事情伟大到足以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
张文学想,虽然做过的事情和成功的事情不算少,但都是张文学分内应该做的事情,何况有些事情还是完全为自己做事,当然也照顾了村民和学生娃娃的一些具体利益,给他们带来一定的方便,但是无论如何确实是为自己家做事情啊。做自己的事情当然不值一提,即便是对大家有好处,也不能够用名字命名的。
还有,张文学觉得自己还很年轻,搞不得任何个人崇拜的事情,不但不能个人崇拜,而且还要非常低调和谦虚,只有这样,也才能继续努力为大家多做好事情,绝对不能躺在过去所谓的功劳簿上养尊处优,绝不能不思进取。
但是,老百姓就顾及不了这么多了。
老百姓喝的墨水不多,文化水平也就不高,也正是因此,老百姓想得不是很仔细,顾及得也就不是很多,因此命名也就比较随意一些。
知识其实也是双刃剑。你学习知识多,那么社会实践就少。知识是前人留下的间接经验,是死的教条,而社会实践活动是活灵活现的生活,绝不能把古板的知识学问照抄照搬,绝不能囫囵吞枣,而要活学活用。
所以,有的文化人大脑死板,机械性强,灵活性不足,有时文化人也因为对于文化和知识运用不够灵活而导致错失机遇、迟滞发展甚至屡屡失败的惨痛结果。
而知识不多的人善于利用一些实际信息和蛛丝马迹,在具体问题上仔细琢磨,借助于已有的习惯和经验,直接判断,不优柔寡断,有时反而处理事情来效率高,成效快。
老百姓甚至不了解历史上用伟人名字命名的要求和限制,也不管用伟人名字命名的频率。
老百姓生活简朴,内心也很朴素,其实头脑也很简单。但是,老百姓的内心就像明镜似的,简直就是一尘不染。你做了伤天害理的事情,他会找你拼命。你做了对老百姓有好处的事情,他们就崇拜你,感激你,你不领受他们的感恩都不行,他们也不用苦苦思索,直接对你做的好事情,特别是对绝大多数人都有好处的事情,就用你的名字命名。
只要你掏心掏肺为民做事,大家就拥戴你,就铭记你,就用你的名字命名你做成功的大事情。
老百姓lùn_gōng行赏,只看结果。不看年龄大小,不计较官职高低,也不问你做了多少好事情。干脆利落,直接命名,又好听,又好理解,朗朗上口方便记忆,更能够代代流传不容易忘记。
更何况,人家老百姓的心中人人都有一杆秤,直接评判,又不征求当事者的意见,只要有生命力,只要事出有因,只要大家伙都认可,都不用什么科技手段,都能够不胫而走,而且这种命名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飞向远方,走进每一个老百姓的心里,而且从此就家喻户晓,就能够耳熟能详。
所以,对于张文学名字命名这件事情,纵然张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