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张文学的家里真的是热闹非凡的场面。
做饭做菜用的炉子用了两个,虽然是夏天,但也动用了烧炭的大灶,因为一些蒸制的东西需要在大锅上上蒸笼家平常做饭虽然用大锅,但也不用煤炭,一是一家人的饭都是很简单,一会就做完,没有必要再引火烧炭;二是买炭是要花不少钱呢,只要人不懒,不忙的时候,多收集一点柴火,夏天根本不用烧煤炭。要把有限的煤炭资源用到冬季烤火用的。但是,今天例外,今天有贵客光临,要花大力气,花大财力去招待好贵宾。否则,没有面子,别人也会说闲话的。
这会儿,张文学的婶子和张文学的妈妈正在厨房稍微休息一会呢,大灶台上的大锅还在“嘶嘶”地冒着热气。这锅里面是正在烧着的热水,因为菜上的差不多了,接下来就快要上饭了,一旦吩咐上饭,张文学的妈妈就要坐在大灶台门脸前,迅速拉起大风箱,让煤炭火苗窜起来,先把蒸笼里的大白馒头蒸热乎,拿出来,端上去,再准备在大锅里烧鸡蛋汤
这时,张文学的妈妈突然看见托盘上的红纸包,这才意识到下一步应该做的事。所以,她就走了过的婶子,也就是她的弟妹,一手拿着红包,一手牵住了弟妹上衣的衣角,好像生怕弟妹跑了似得,用有礼貌又不生分的语气说:
“看,这是俺亲家给你的奖赏。这说明你做菜的手艺真不赖。”
张文学的婶子到底是多年行走江湖的。她一看红包的两头,就知道这个“十元”红包绝对是个大红包。她也帮过不少人家的厨,但是红包都是两元的多,包五元钱的都是凤毛麟角。要知道当时一名公办教师每个月菜三十多元钱呢。面对这个红包,她真是有点迟疑呢。
她面对张文学的妈妈真诚地递过来的红包,于是说:
“嫂子,你把俺当外人了啊。自己家里的事情,帮点忙是应该的,还给什么红包啊。”
她看着张文学的妈妈笑了笑,心里想着:
“可不要把我的话当真,不给我红包了啊。”
“妹妹,你想的倒美,我才不给你发红包呢,这是人家亲家给你的,我不能贪污。”
张文学的妈妈,一边说话,一边就摸索到了弟妹的上衣口袋,直接把红包塞进了口袋,然后拿起弟妹的右手往装有红包的口袋上贴了贴,说:
“感觉一下,我可把红包放进去了啊。再丢了,我就不管了啊。”
“好,好!等文学定亲的时候,你可不要忘了喊我奥。我一定让你们家更有面子。”
“好,一言为定!”
在张文学家的堂屋里,那就更是热火朝天的局面了。
在八仙桌子旁边的人们,在好酒佳肴的陪伴下,大家都喝的很起劲,大家喝酒的兴致也正在劲头上。
虽然,大家用的这个白色瓷酒盅不算大。大约能装不到一两的酒,实际上大约装八钱重量的酒。酒盅看起来不大,容纳的酒量也不算多。但是,正是它的容量不大,却让不少的人在这个貌不惊人的小酒盅的威力下,喝得酩酊大醉,甚至半天不省人事。
这主要的原因吗,就是各地精彩分层又源远流长的酒文化使然的。
要说酒的发明既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更是古人能力的表现。在那种连度日都难的艰难情况下,还能够拿出粮食来酿造酒,如果不是因为多余粮食堆积久了自然发酵成酒水的偶然发现,就是吃饱喝足了的人一时兴起而萌发的异想天开的妙手之作,却制造出酒这一美妙无穷的琼浆玉液。
在北方,酒桌文化方面虽然有差异,但是也是大同小异。
大体上,只要能喝的,一般要坚持到底,尽量不要中途退出。所以,实在不能喝,要事先声明一下,征得主宾和大家的允许。这个也不难,毕竟,大家都是亲人,能有缘相聚也没有外人,也都是缘分。而且,没有开始喝酒的时候,大家都很清醒,都知道喝酒对身体的伤害。而且确实有人不胜酒力,如果坚持让人家喝酒,如果有了事情,都不好看,就会大煞风景的。
确定下来谁能喝酒以后,下一步就要设定怎么喝法。是一口一盅酒呢,还是两口喝一盅酒呢?
一般是一口一盅酒。因为酒盅不大,一口一个那叫“爷们喝酒”。其实,这个样子,下酒倒是挺快的,一轮下来,半斤的酒壶就要马上续酒。
至于,喝酒的数量嘛。因为大家串亲戚经常一年一次,大多喝一年的酒,也就是十二盅酒,如果哪年再运年的话,再加一两个也是可以的了。这样子下来,每个喝满酒的人也几乎是喝了几乎一斤量的酒了。
下一步,敬酒和陪酒就要开始了。
酒桌文化体现的是尊敬长辈,所以小辈分的人要给桌上每个辈分高的人敬酒。敬酒的个数要统一,否则,就要有厚此薄彼的嫌疑,那样的话,有人有可能惹是生非闹不愉快事情的。但是,倒酒的时候,不用每一个都倒满酒,只需要“步步升高”,这样,倒酒的人就要“因量而异”。至于个数嘛,一个叫“一心敬”;两个叫“爷俩好”;四个叫“四季发财”;六个叫“六六大顺”;八个叫“双喜盈门”或“双发”,一般不超过八个。敬酒原则就是,让能喝的人喝好,不让不能喝的人喝倒。因为酒桌上有人喝大了,吐了酒,就有点败兴,大家都难为情,不好看。所以,这个度,作为主陪角色的人要尽量控制好。
至于陪酒,那就是在同辈分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