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玄幻奇幻>禹道乾坤>第三百零六章应天治民,圣王神道
。顺带,将张子昌的文章放在最上面。

仅仅看到文章上的“忠”字,神皇便露出意动,马上拿起文章阅读。

看完之后,他脸上多出几分笑容。

“看来,你这场茶会挺有用。”

“五德以忠为首,好,很好。”

作为神皇,自然希望下头的臣子各个忠心。

继续往下看,他随口问:“你三哥那头,还是研究什么仁义礼智信?”

“是。三哥立五德之道,已然证圣。”

“没有勇武,单凭文儒之法如何守护社稷?”昆烈低声说了一句,又开始翻看其他文章。

儒门固然好,可别忘了大昆神朝奉行天武神道。儒门兴盛,会不会压制战神殿?

作为天武神道的代表人物,神皇自然要考虑武道的发展。

昆昱如果一心投入儒门,在神皇心中反而讨不了好。

神皇阅读速度很快,看到不合意的学派五德理念,直接舍掉扔一边,继续阅读下一篇。

最后,他筛选好几篇文章。这几篇文章的共同点,就是提出“忠义”的概念。

“这件事你干得很好。儒门作为天外学派,他们要教什么,能教什么,我们总要筛选一下。免得某些不合宜的东西混进来,污了咱们国民的耳。”

在这一点,昆烈态度和彭禹相似。

儒门必须把控在昆吾氏手中。是神朝借助儒门传道,而不是儒门踩在神朝之上。

神皇继续询问昆昱的情况。

彭禹这时才抛出自己和昆昱的两条圣道之路。

听到五德证道之术,神皇面色一沉。

“听你之意,只要大儒完成君子五德,精神升华至天地,就能证圣?”

“是。”

“那要是有人弹琴作画陶冶情操,也能触及圣道奥妙?”

“应该可以。所以儿臣以为,此类圣人俱是清谈。贵则贵矣,不可交付国事。”

神皇挑眉道:“以儒门那些人的性子,定是学派为先,道德为本。要是让大儒们入朝,朝野又要弄出几个党派。举试时,他们定会偏向同乡、门徒,打压其他学派。然后彼此攻击敌党的道德品行。”

神皇嗤笑道:“这种事,他们玩得太多了。”

彭禹没说话。

华夏历史上,那些大儒空谈治国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彭禹对此十分警惕。

而在大昆神朝,虽然儒门兴盛时间不久,加之神皇们打压,不曾真正占据高位。但八百诸天有不少小国被大儒们玩死。那些人教导皇帝以仁治国,整天指手画脚,空谈国策,却无实质治国手段。而敌对党派哪怕弄出一条利国之策,也会被他们强行打压。

到头来,占据国家高位的大儒皆是“自身品德高尚”的君子,却无半点治国经验。

“放心吧,朕省得。这些儒门圣人给几个虚名头衔高高供起,不可让他们插手国事。”

“就怕他们在朝中的人脉举贤引荐,请他们入朝为官。”

旁的不说,就看倪神月和白师傅二人。

倪神月擅长教书育人,在诸天建设女学。可要论治国,她有实际经验吗?

还有白师傅,教导一位儒圣出来,听起来很伟大。但他干过多少朝事,他懂怎么治理地方,处理政务吗?

而如果他们入朝为官,凭借儒圣身份,肯定不能从基层做起。一开始就要赠予高位。

真要是让他们治国,这大昆天下还能看吗?

彭禹满脸担忧,说出自己的顾虑。然后道:“正因为看出这等圣人只会空谈高论,所以儿臣搬出‘平天下’的教化之道。”

“但不知为何,这教化之道的功果,竟然和咱们家的圣王精神很像。”

“三千大道殊途同归,儒门虽然是天外文明,但本宇宙未必没有接近的理念。”神皇不以为意:“咱们家的圣王之道脱胎于上古巫教。论来历,比上古仙道都早。”

巫,教化于人,是连接人与天地的一环。巫师们掌管教育、医疗,负责部落的方方面面。而部落们的首领“巫王”,自然便是上古的圣王、圣皇了。

“按照你高祖爷的笔记。天外儒门的演变,也是通过他们世界的巫教一步步演变过来。儒门的传承,本就吸收许多巫教系统知识。”

“圣王,儒门有,巫教也有。”

昆烈虽然恼火儿子欺瞒,但谈论起正事,倒也忘了两人之间的那些不愉快。

给彭禹赐座,昆烈讲述昆吾氏的圣王理念:

“你多次进入圣王殿,应该体悟圣道精神的奥妙吧?”

彭禹点头:“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我辈圣王,便是上律天时,下袭水土,居中庇护万民。”

“不错,这就是圣王之德。但圣王不仅要有德,更要有功。”

昆烈认真道:“如你所言,空谈误国。德行昭彰的君子品行再高洁,没有治天下,护万民的伟业,也只是‘贤达’,而不是圣王。”

“五德论也罢,平天下也罢,其道路同归。既然做实事,也要学做人。”

“不过你的‘平天下’之论比五德论稍微好一点。因为治国平天下之前,还有修身一步。能治理天下的人,品行想来也差不到哪里。”

更重要的一点,神皇没有说。

推崇“平天下”这种证道模式。可以鼓励引导大儒们积极在诸天世界进行教化,从而让大儒们参与天宫朝政体系。配合刘学的“忠仁”五德论,极大巩固昆吾氏的基本盘。

“这些事,回头朕要跟其他人商量一下。皇儿


状态提示:第三百零六章应天治民,圣王神道--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