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青春校园>三国志廖化新传>第200章 上庸尾声

这场十面埋伏之计,其实是重重偶然影响下的必然结果。

把孟达和申耽二人放回上庸城的时候,廖化就已经打消了强行攻城的念头。

申耽和孟达两人是汉军降将,和魏军将领之间有很深隔阂。

从人性上看,两位降将越是劝说,并且支持魏军守城,魏军对于守城一事的抵触情绪就会越大。

汉军通过展现攻城的决心,逼迫魏军作出突围决定。

城外三座大营的布置,是一个虚招。

南那些闲置的攻城器械。

这些东西存在的意义,就是诱惑守军攻击。

廖化可不愿意拿自己宝贝将士的性命去和曹魏拼消耗。

为了这个目的,廖化不仅大肆抽调民兵战俘,就连房陵储粮也面临着巨额消耗。

这一切,都为了展示汉军势在必得的决心。

廖化知道自己的想法,但是魏将不知道啊。

因此,敌人进攻了城北石墙,试图瓦解汉军的包围。

在这场进攻中,守卫北墙的王甫成功完成了防守任务,在城西丁奉的支援下,拼着巨大伤亡,守住了石墙。

这也,很重要。

事实却并非这样。

汉军在三座大营里安排了大量执行特殊任务的汉兵。

这些士兵们的目的,是成为魏军俘虏,混进城里的战俘营地,煽动俘虏们,准备配合汉军夺城。

为了避免个别汉兵身份暴露,致使所有人被一网打尽,每一名汉兵都以为自己是唯一的任务执行者。

利用魏军的突袭,汉军成功通过俘虏的身份,进入城中。

事情远比廖化想象中更顺利。

大部分汉兵进入了战俘营,另外却有一名入城的汉兵,获得了自由。

原因很简单,这名汉兵,是孟达部将李辅的朋友。

孟达投降曹魏的时候,近两千家将士跟随他一起叛逃。

但是,还有不少孟达旧部跟随邓贤进入了熊山。

并不是每一名孟达旧部都对孟达忠心耿耿。

随着时间推移,感情会淡化,即使忠诚孟达的将士,也有许多人被廖化的人格魅力吸引,立场发生转变。

这名利用李辅交情混入城中的汉兵,就是这样一个人。

汉兵在战场上正好遇到了李辅,被顺便带回了城里。

战事发生前的每一件小概率事件,都是最后那场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获得自由的汉兵没有忘记自己的任务,一直潜伏在城里,试图与俘虏联系。

然而,魏兵对俘虏的防范意识很强,汉兵的多次尝试都失败了。

通过李辅,汉兵偶然知道了魏军的突围计划。

汉兵以斥候的身份离开城池,把情报告诉了廖化。

斥候提供的情报缺乏细节,但已经足够了。

得知魏军可能有大行动,廖化紧急下达了备战命令。

上庸城下的所有汉军都被调动了起来。

在汉军的计划中,魏军会从东门突围,所以,备战的重点从一开始就放在了城东。

廖化和王甫重兵驻扎城北大营,关平统帅生力部队在城南大营外守候。

除了伏兵,汉军还布置了大量侦查部队。

西门和北门的士兵并没有轻举妄动。

为了防止出现意外,城西大营由丁奉统兵,只要魏军发起突围,丁奉就会迅速突袭上庸城。

原定计划中,魏军必然会在突围过程中受重创,汉军衔尾追杀,足以大破魏军。

然而,魏军主将比廖化想象中更大胆,敌人不仅要突围,还想偷袭汉军。

敌军的进攻方向,是城南大营。

斥候先魏军一步,把情报告知了廖化和关平。

廖化对关平有信心,汉军有了准备,必然可以顺利击败魏军。

计划有变,将领们的任务也发生了变化。

丁奉的任务变得更复杂,廖化命令爱将出其不意攻克上庸城之后,立即带兵东进,封锁南门,切断敌人的后路。

为了达成战术目的,丁奉可以暂时放弃对俘虏的救援,以及重点要害部位的控制。

廖化和王甫两人,并没有参加夜间的合围。

魏军的野心不小,廖化同样产生了全歼敌兵的雄心壮志。

根据廖化对上庸地势的了解,他立即和王甫两人在北撤的官道上设置了伏兵。

甚至于,为了让魏兵得不到休整,徒劳消耗体力,汉军在沿途留下了多支部队,专程负责阻击。

就连廖化也没有料到,汉军在魏兵北撤的路上,设置了整整十重伏击。

……

“将军,邓闲说要求见你。”

廖化看向报信的这名卫兵,“孟达的下落,邓贤招供了吗?”

卫兵连忙摇头,“没有,邓闲只知道孟达北上求助去了。”

“要不,咱们上点措施?”

廖化摇了摇头,“不必了,邓贤说的,应该是真话,见面的事情,就不要提了,该谈的,很久之前已经聊过了,我跟他没有什么好谈的。”

邓贤虽然是孟达的外甥,但他不是一个孩子了,作为一个成年人,邓贤需要为自己的行动负责。

廖化感慨万分,“把邓贤押送回成都,听候汉中王发落,徐商、李辅等人的首级一并送回去。”

“可惜了吕建,这人倒是汉子,被丁奉击败后,敢组织部队争夺上庸城,直到魏兵崩溃,才回到自己的营房**,死之前还杀死了申耽,啧啧啧。”

卫兵再度开口:“丁奉将军派人请求指示,据说申耽的那些部属正在鼓噪闹事,城中


状态提示:第200章 上庸尾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