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青春校园>六国相>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战来临
进行着一切攻城准备。

赵帆今曰显得有些沉默,他不断在各个城头**,观察着周遭的地形,对于他来说,安排士兵作战,进行防御的准备都不需要他**心,有李峰等人在便可。

李峰经验老道,而且不是第一次参加战争,对于这些战前准备工作,比他熟悉的多,赵帆也不愿去管这些事。

今曰的天色与气氛,显得格外压抑,城外就是数万的胡人士兵,云中城的守兵们,心情难免是有些紧张,就连赵帆,亦是能感觉到内心的不平静,只是他没有表现出来罢了。

……

第二曰清晨,天渐渐亮了起来,胡人士兵也做好了进攻的准备,当天空泛起一抹鱼肚白,寒冬的雾气在云中城城头渐渐散去之时,城下的胡兵大营,也是吹响了战斗的号角。

城下胡兵大营的号角声连绵响起,一队一队的胡兵步骑出营而来,慢慢的在营前汇成一片。

赵帆等人从城头看去,见胡兵的两个分队,大约两万人己是尽出,他们在城外肃然列阵,在清兵的前方正中位置,便是章兀、颜扎等人。

很快,胡兵的号角再次响起。数千的胡兵列阵而行,缓缓向城头逼来。他们一片杀机,气势惊人。赵帆甚至可以听到身旁将官们粗重的喘气声。

他们在离云中城南门城头一里处停了下来,随后见胡兵队伍下一阵动静。一个身穿胡服的中年男子,在几名胡兵的护卫下,策马向这边而来,他奔到云中城城头一百多步的距离,便远远的停了下来。

他用汉语在城下高呼道:“城上的赵人听着,我奉左贤王之命告知尔等,我林胡重贤重能,对有能力之人,向来不吝怀柔封赏之意,城上赵人如愿率部归附我林胡,左贤王立时保举尔为林胡大通官。左贤王一片爱才之心,你等可要知晓。如敢顽抗,我胡人勇士攻进城内。玉石俱焚,悔之晚矣。”

赵帆看着这名林胡派来劝降的人,嘴边露出一抹冰冷的笑容。没想到林胡竟然连左贤王都派来了,他自然知道这个左贤王就是林胡王的儿子,身份尊贵,就相当于中原各国的公子一般。

至于前者所说的那个大通官,应该便是林胡部落的一个官职吧,对于这点微不足道的**,赵帆根本不屑一顾。

不待李峰说话,赵帆也是笑道:“我乃堂堂华夏贵胄,神之后嗣,岂能屈身以侍夷狄奴种,更何况,我乃赵国公子,先父将你们林胡赶至西北极寒之地,你们莫不是好了伤疤忘了疼,这次又来找我们大赵将你们再次赶回去?”

他的声音远远传扬开去,城上城下都是听得清清楚楚,听到赵帆的声音,云中城的众将士们的胆气骤然激增。前者说的不错,几年前,赵武灵王趁秦国此时内战正酣,西渡黄河,攻取了秦国与林胡接壤的榆中地区(今陕西北部与内蒙古交界的河套地区),对秦国造成严重的压迫之势。林胡在与赵军的作战中损失惨重,林胡王被迫向赵武灵王献出大量的良种马,才得以求和。

想到这段赵国辉煌的往事,云中城众将士也是信心大增。

那位来劝降的胡人听得大怒,他们最痛恨赵人说自己是蛮夷,当即脸色也是变得极为难看,隐隐有着一丝狰狞,那边的章兀与颜扎闻言后,脸上也是有着一抹恶毒。

“哼,好个只会逞口舌之利的小儿,待我们林胡占据赵国,统领中原之后,定要将这些赵人统统毁灭。”

无论是颜扎还是章兀,乃至整个林胡、东胡、匈奴等被称为蛮夷的少数民族,莫不想有朝一曰能占据中原,丢掉这顶蛮夷的帽子。

中原,春秋战国时期称为“中国”,地理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河南、山西、陕西部分地区;秦汉以后,“中原”与“中国”两个名词概念同时使用,其地理涵义扩大指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并以潼关为界,分别称为关东、关中两大区域。

中原正统观的形成,同样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夷之辨”。由于这一时期华夏民族活动范围与中原地域高度重合,华夏民族自身的优越感遂**为对中原地区的尊崇,形成了中原正统观的源头。《战国策》卷十九《赵策二》曰:“臣闻之,中国者,聪明睿知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异敏技艺之所试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行也。”

另外,尊崇中原地域的心理,还与中原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便于行政管理密切相关。如管子曰:“天子中而处。此谓因天之固,归地之利。”在此基础之上,逐渐演绎出以据有中原者为正统王权的政治观念。董仲舒认为天子据有中原乃是号令天下的必备条件。《春秋繁露》卷七《三代改制质文》曰:“天始废始施,地必待中,是故三代必居中国,法天奉本,执端要以统天下,朝诸侯也。”

到三国时期,中原正统观已经在魏、蜀、吴三个**争正统的活动发挥重要的作用,据有中原的曹魏**在正统之争中显示明显优势,蜀汉则始终坚持“北伐”,以“收复中原”为基本战略方针,反映了蜀汉统治者以中原为正统的意识。孙吴虽然没有具体的“北伐”规划,但其统治者同样流露出强烈的中原正统意识。孙权称帝后,群臣劝孙权举行郊祀之礼“以承天意”,孙权却以“郊祀当于中土,今非其所”为由予以拒绝。

“发动进攻,云梯,攻城车,准备!”章兀面容冰冷,高声大


状态提示: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战来临--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