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的制作,有四个步骤,前期准备、中期拍摄、后期制作和最终发布。前期准备又分为剧本、审核、项目策划、美术设计和分镜头等步骤。剧本和分镜头邵帅军已经确定,拍摄许可还在审批,剩下的就是项目策划和美术设计。
美术设计方面,需要组建一个美工组,赵城负责筹建美工组。美工组请来的总美术师是华谊的张晓兵,张晓兵有自己的工作室,接到赵城的邀请后,带来了自己的团队。包括副美术师是李亚宁,美术助理支书,服装指导左实,造型设计阳阳,服装助理王扬,化妆杨虹,化妆助理小鱼儿,道具孙同栓、刘利光、正平、老九,道具助理王粟、林厚光,置景冷有义。
邵帅军将电影的背景做了交代,是在山城市(代指重~~~~~~庆)渝中县,基本的风格属于写实。签订合约,预支了五十万的经费之后,张晓兵带着自己的团队,动身前往山城市,开始前期的美术设计。而邵帅军则与赵城飞去横店,寻找合适的副导演、执行导演和场记,筹备导演组。
横店自从建成以来,发展的势头很大,每年有大量的剧组来横店拍戏,从96年的《鸦片战争》以来,到去年年底,公布的数据,已经接待超过200多剧组,共拍摄影视剧4000余集,今年剧组更是大增,号称是中国好莱坞。
在横店,邵帅军第一个要找的就是李凯,未来也是个才华横溢的青年喜剧导演。李凯最初是给程凯歌导演的《荆轲刺秦王》当副导演,后来又给《卧虎藏龙》当副导演,随后一直在导演电视剧,名声不显。
而现在,李凯刚好联合导演完电视剧《喜气洋洋猪八戒》,正在横店做后期制作。
原本的《疯狂的石头》其中一位副导演就是李凯,李凯做过大片的副导演,也自己导演过电视剧,能够很好的帮助邵帅军支撑起导演组。作为副导演出身的邵帅军,最清楚导演组中,有一名好的副导演,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
导演只要有思路,一切工作都可以交给副导演执行。
接到赵城的电话,看过剧本,李凯毫不犹豫的加入了剧组。
“邵导,这个剧本真是绝了,很浓烈的盖·里奇风格,融入了本土化的元素。想不到邵导年纪轻轻,能写出这样的剧本,我很荣幸能加入剧组。”李凯有一圈小胡子,看上去很有喜感。
“李导演见识过大场面,正好帮我掌舵。”
“掌舵不敢当,打打下手,打打下手。”
有了李凯,就能保持原片的本se不流失,随后,邵帅军又联系了另外两个人。一个叫王一学,也是担任副导演,另一个叫马虎,担任场记。王一学和马虎都是邵帅军后世认识的人,凭才华混到了副导演身份,却始终。
现在的两人还在拍电视剧打杂,听到有电影剧组找,二话不说就签约了。
这样,导演组的导演、执行导演、副导演、场记都有了。当下众人处理好私事,一起飞到了山城,与美工组一起讨论电影拍摄的各项目。邵帅军顺便打了电话给老姐邵晓玲,赶到剧组负责财务。
从四月中旬以来,邵帅军就一头扑在了新电影中。
选取场景,商议租借场地,器材设备的选择,镜头的描述,服装、语言、动作的背景考证等等,一系列问题迎面而来。为了电影的真实xing,首先托赵城的关系请到了北电的副教授王红卫,担任文学指导,王教授带了两个徒弟,一起参与剧本的文学策划。
工资不高,主要是王教授想要抽时间出来转转,管吃管喝管住,一天一千块,两徒弟一人一天两百。花了整整七天,剧组负责出钱供三人到处旅游,美其名曰实地考察。仅仅在这方面就花了将近两万多,最终剧本的台词和场白方面修饰妥当。
剧组接着筹备制片组、剧务组、摄影组、录音组。
制片组是邵帅军亲自负责,下面的制片主任是老电影人张宇,现场制片是山城大学美视电影学院的一名导演专业助教耿灏,外联制片是赵城找来的戚万生、张超、大刚三人,生活制片是从峨影请来的王京京。另外从山城大学美视电影学院,请来了三个学生张挺、王仲、何军,担任制片助理。
山城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是除北影之外,国内第二所电影学院。山城大学与香港美视电力集团合作,开创的影视艺术学院。大名鼎鼎的张国利担任院长,师资力量雄厚,有这么一个宝库在,邵帅军自然要好好利用。
剧务组只有三个人,剧务主任姜志刚,兼职导演助理,是美视学院的戏文专业讲师。剧务马宁、吴志强则是他的学生。
摄影组也在邵帅军的统筹之下,摄影师是史胜,副摄影师是葛万晗,剧照师和纪录片是张腾,摄影助理马蒙。灯光师是王chun枝,灯光助理陈永豪、朱建中、朱艳林、董喜来。
录音组中,录音师是王砚伟,录音助理高国栋、徐远、祁俊。
这些人大多数是从美视学院请来,也有是当地的剧团中找来的,工资不高,技术却很不错。电影中还有些打斗场面,已经联系了当地的皓祥影视特技学校,校长杨皓翔,当年是著名的武打演员,带着一批学生负责武打设计。同时赵城也飞去了香港,准备联系罗立贤,以及他旗下的猛龙特技队。
罗立贤此人在特技界大名鼎鼎,18岁就成为了跆拳道黑带冠军,《喋血双雄》、《b计划》等等大片都是他担任特技指导或者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