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仙侠修真>无敌拆迁工>第一百零六章 空袭旅顺要塞

大唐海军一直视日本海军唯一的航母战斗群为最大威胁,一日不除寝食难安。

只是这支日本海军航母战斗群一直在小野寺五典的指挥下,避免同大唐海军正面遭遇,一直在玩躲猫猫的游戏。

唐军进攻台湾时,日本海军躲在东海,对大唐海军进行战略牵制。当唐军夺占台湾岛之后,日本海军则后退至黄海,依托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陆基航空兵进行掩护,对唐军保持威慑力。

日本人很聪明,知道仅有的海军力量根本无法跟大唐海军抗衡,决战必全军覆没,但一直保持存在的话,反而会对唐军形成战略压力,延缓唐军的进攻步伐。

这一点倒是像极了甲午战争期间,李鸿章对北洋水师的使用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若是当年的清军陆军能够硬气一些的话,北洋水师即便不出港作战也足以牵制日本海军,对其造成战略压力了。如今的日本陆军很强大,至少对国民革命军有绝对的把握,使得日本海军能够在黄海、朝鲜海之间安然的游弋着。

张猛已经决定派遣一支海军远征欧洲了,所以亚洲海上战事必须要结束,小野寺五典的航母战斗群必须要消灭掉,大唐皇家海军上下任务紧迫,压力很大。

很快,总参谋部制定了一个计划,大唐海军陆战队要在朝鲜半岛实施登陆作战,切断日本本土同中国东北的联系,将日本关东军、日本远征军总计120万兵力全部困死在中国。

这时一个战略大包围。从古至今只有一个人用过,那就是成吉思汗灭宋时使用的战略。一旦唐军在朝鲜半岛登陆成功,就可以切断日本本土向中国东北日军输送武器装备、弹药补给的通道,东北百多万日军将不战自溃。

只是。唐军的迫切目的却是引日本海军不得不前来阻止唐军登陆朝鲜,逼着日本海军跟大唐海军进行主力决战,一战定胜负。

这个计划很快得到了张猛的首肯,并立即开始实施。

1938年9月13日,大唐海军第一航母战斗群和第二航母战斗群东海集结,与此同时,在台湾的大唐海军陆战队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和第四师已经完成了休整,全副武装,搭乘六百余艘登陆舰、运兵舰、运输船、补给船也赶到了东海集结区。

大唐帝国将在朝鲜仁川登陆的计划转交给国民政府。对于国民政府而言,唐军此举对日军将是一个巨大的震撼,对于国民革命军收复东北是一个有利的好消息,必然会造成日军恐慌。

只是,国民政府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唐军将计划透露给他们不过是想借助国民政府内部的日本间谍将消息透露给日军而已。毕竟大唐帝国内部铁板一块,国土安全局的反间谍行动早已经把一切潜伏在大唐内部的日本间谍连根拔起,若是大唐方面泄露情报给日军必然会令日军怀疑唐军的意图,可是若由国民政府将情报泄露出去,那么日军必然相信无疑。

果然。唐军的计划没多久就被日军知道了,造成日军本部和关东军司令部的极大恐慌。一旦唐军登陆得手,将彻底切断日本本土对东北关东军的武器装备和补给的供应通道,等于将百多万日军勒住了脖子,任人宰割。

不过日本海军还是坚决不允许让小野寺五典舰队前往协助防御,要求日本陆军自己死守仁川。而一开始日本陆军也认为仁川被他们经营了几十年,防御跟铁桶一般,如今又提前得到了情报可以重兵防御,唐军也很难实现登陆的愿望。碍于陆军的面子。日本陆军决定先自己守守看。实在不行再逼海军帮忙。

于是,日本陆军迅速从本土调集了大量的重炮、防空炮和陆航部队进驻朝鲜。向仁川一线布防,准备阻止唐军登陆。

然而,当日军将大量军事资源向仁川调集的时候。唐军航母战斗群的主力却向辽东半岛前进,进攻的重点目标由仁川转移到了亚洲第一要塞旅顺。

当年甲午战争期间,清帝国修建了亚洲第一要塞旅顺,结果最终被日军攻陷了。沙俄出兵旅顺后,也把旅顺建成了当时的亚洲第一要塞,结果日俄战争后又被日军攻陷了。从此日军占领旅顺,结果日军对这座要塞情有独钟了,竟然也把这座要塞重新建成亚洲第一要塞,超过了英国在新加坡打造的要塞规模,他们是在向中国和俄国挑衅,证明只有日军才能守住这座亚洲第一要塞。

如今,大唐帝国将目标也锁定了旅顺,并不是只为了挫败日军的嚣张气焰,而是旅顺的重要战略位置,一旦拿下旅顺,控制辽东半岛,不但封锁渤海湾阻止日军海上补给和撤退通道,陆上沿着鸭绿江直接切断日军跟朝鲜半岛的联系,比唐军在仁川登陆对日军的打击要大得多。

日军占领旅顺和经营旅顺要塞几十年,出于对进攻中国的需要,日军加强了旅顺要塞的防御力量,部署各类型火炮1000多门,不过正因为中国太弱,所以日军在旅顺要塞几乎没有防空火炮部署,直到唐日战争爆发后,才在旅顺部署了一个防空炮团。

9月15日凌晨,唐军两支航母战斗群抵达旅顺外海120公里处,拂晓时分,400多架地狱火重型舰载轰炸机满挂炸弹起飞,在200多架猛禽重型舰载战斗机的护航下,前往轰炸旅顺要塞。

天空战机轰鸣,日军的防空警报拉响,训练有素的高射炮团迅速进入战斗位置,展开对空作战。

不过日军的防空炮团装备有限,火力也有限,唐军猛禽舰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六章 空袭旅顺要塞--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