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仙侠修真>无敌拆迁工>第一百三十七章 让美军当炮灰

大唐帝国虽然加入英法美苏同盟,并对德意宣战,但却迟迟没有实际出兵,除了想让美苏军队继续在前方当炮灰,唐军坐等摘胜利果实之外,也因为唐军的各种新式武器装备刚刚入列,还需要一段时间适应。

唐军整整拖了三个月才向爱尔兰岛、直布罗陀、塞浦路斯等欧洲军事基地增兵,至少还需要三个月才能部署到位,美军对唐军的拖拖拉拉无可奈何,他们等不起,一百多万美军和武器装备呆在北非,每天的军费开支巨大,经不起这么拖下去。

好在唐军已经对美军开放了爱尔兰岛上的各处军事基地,美军趁着唐军拖拖拉拉的这半年时间,已经将五十万美军运抵爱尔兰岛,并向大不列颠岛上的德军发起了进攻。

与此同时,英法两国流亡政府组建的海外兵团也登上了爱尔兰岛,英国人五味繁杂,北爱尔兰是他们的领土,如今却一并被大唐帝国霸占了过去,英唐两国已经签署了条约,英国不再追究北爱尔兰的问题,作为回报,大唐帝国将支付3亿唐元作为北爱尔兰的购买费。

英国人知道区区3亿唐元根本不值北爱尔兰地区的经济价值和军事价值,但丘吉尔不得不接受这个条件,一方面美唐苏三国穿一条裤子已成定局,另一方面美军对流亡的英军待遇不是很好,英军需要大唐帝国的这3亿唐元资金来改善英军待遇和更新武器装备。

就这样,英国人默认了大唐帝国对爱尔兰岛的实际控制权,当英军通过北爱尔兰地区时,当地民众还盼望着回归英国,但英军却只是视而不见。

美军进驻爱尔兰岛后,借助大唐帝国再此修建的各大基地,屯兵五十万。但唐军基地实际上容纳不了这么多美军。还有近十万的英法联军,加上两万唐军,一共六十二万军队。已经超出了负荷。

因此,美军不得不加快进攻步伐。每天派出大批战机猛轰不列颠岛上的德军。而德军也拼死抵抗,他们在不列颠岛上驻扎了20万军队,基本上都部署在靠近爱尔兰岛方向,德军早就在防备大唐帝国了。

好在德国公海舰队主力返回维修去了,美国海军主力各舰因为距离本土太远,无法返回维修,索性破罐子破摔。正好掩护美军进攻大不列颠岛。

爱尔兰岛和大不列颠岛间隔很近,美国海空军在这里占尽了优势,大唐帝国被美国政府不断催促,最后也派出各类飞机投入战斗。这使得盟军的力量处于压倒性的优势。

1943年9月3日,美军第三集团军突破了德军的防御,在威尔士南部海滩登陆成功。尽管德军反攻数次,但是没有海空军优势的情况下,很快都被美军击退。

三天后。近十万美军横渡大海登上大不列颠岛,英法联军也在一天后从另一处登陆区登陆成功。

唐军没有派兵进入大不列颠岛,担心跟英军闹矛盾,毕竟三年前唐军空降大不列颠岛,夺了英国海军主力。占了北爱尔兰,很多沦陷区的英国人恨死了大唐帝国,唐军贸然进去恐遭暗算。

另外,唐军知道德军将会拼死一战,所以保存实力,没有派兵进入大不列颠岛。

果然,希特勒令德军拼死抵抗,美英法三国军队在英国本土上同德军厮杀,战斗十分惨烈,双方都有大量的伤亡。

不过,盟军收复英国是大趋势,德军也知道这点,只是想让盟军付出的代价更大些罢了。

1944年1月4日,伦敦战役落幕,在英国的二十万德军全军覆没,但盟军也损失了十万余人,代价巨大。尤其是英国数百座城市被战争毁灭,德军撤退时的破坏十分巨大,原本九层的工厂和城市公共设施被毁,人民遭到洗劫和屠杀,德军占领英国的三年时间造成几十万英国人死亡,半数英国妇女遭到xx,经济倒退五十年,令刚刚复国的英国政府欲哭无泪。

苏联战场上,苏军进攻速度大幅度加快,他们获得了来自大唐帝国更多的先进武器装备的支持,打得德军只有防守之力。

希特勒不得不调集更多的兵力阻挡苏军的进攻步伐,在大西洋地区只能靠德军和仆从国军队协防,他不惜耗费巨资构筑大西洋防线,但实际上德军的财力已经枯竭,唯一指望的便是德国公海舰队封锁英吉利海峡。

三年前是英国海军封锁英吉利海峡阻挡德军进攻,如今换做德军封锁英吉利海峡阻挡盟军反攻欧洲大陆。

这段时间,德国公海舰队各主力舰已经得到修复和补充,美国海军因此处于下风,不敢硬碰硬了。

拖拖拉拉大半年的唐军终于派出了一支庞大的航母战斗群开赴北大西洋,编入大唐帝国大西洋舰队,使得唐军大西洋舰队拥有10艘大型航空母舰、8艘战列舰、8艘重巡洋舰、22艘轻巡洋舰、68艘驱逐舰。

唐军大西洋舰队的抵达,使得盟军恢复了底气,尤其唐军10艘大型航空母舰尽皆都是二代航母,装备有先进的喷气式战斗机,战斗力极其强悍,令盟军震惊。

此时虽然美军也有喷气式飞机在试飞,但距离实战部署还有一定的距离,更何况舰载型的要求更高,美军还没有这方面的研制计划。

反观德军,虽然已经服役了me262喷气式战斗机,但是数量不足,且是陆基型号,德军航空母舰装备容克系列舰载机还停留在螺旋桨时代,大唐帝国至始至终都没有将关键的涡桨发动机提供给德国,否则现在德军早已经漫天都是喷气式战斗机了。

1944年2月9日,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七章 让美军当炮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