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穿越重生>铁流1911>第163章 【全面战争】

湖鹗号排水量只有96吨,在“二次**”后,袁世凯把楚字头的炮舰调到江防舰队,隶属湖北水警的就只有鱼雷快艇了。

如同陆军使用的“陆路快炮”一般,湖鹗号最大航速27节,按照当前的世界海军标准,绝对算不上“快”。再加从光绪末年就购买,动力机械用到现在磨损严重,屡经大修,实际只得23节最大航速。

以23节的速度靠近敌舰发起“短腿鱼雷”攻击?做梦的吧!

没有30节以上的航速,鱼雷快艇就是摆设。何向东让水警厅把湖鹗号的两具鱼雷发射管和艇首的47速射炮拆掉,把艇尾的37炮换到艇首,代之以一挺日造的三八式重机枪。去掉负重的湖鹗号改头换面,变成长江巡阅使署下辖的最高航速25节的水警主力巡逻艇,以此护卫挂着陆军中将旗的“久利”江轮倒也合适。

八月下旬的江面上已经看不到悬挂铁十字鹰旗的船只。英国对德国宣战之前,长江以及中国沿海的德国炮舰就纷纷撤回青岛,其中两艘700多吨的炮舰来不及撤出长江口就被英**舰**了去路,乃靠泊九江码头,卸掉德国海军旗,把船只交由九江镇守使署“代管”。

一百多名德国水兵易服徒手搭了第十一师辎重部队的便船,到浦口乘火车赶赴青岛,准备作战。

短腿的湖鹗号必须补煤,久利号没有减速靠岸停船的意思,补充燃煤的湖鹗号自会赶上来。何向东只在甲板上用望远镜观察了九江的三座炮台,看到一片繁忙的施工景象,这就足够了。

中国海军太弱,中国工业基础太薄。短期内,长江巡阅使只能依靠加固炮台和逐步更新要塞炮火来维持长江防务。中期内,投资发展航空力量得到的效果肯定比砸到海军里强得多。远期目标则要由今天的教育、科技投入和工业建设成果说了算。

“呜!呜!”久利号短促的鸣响汽笛。

前方的航道上,一条与久利号差不多的江轮正艰难的逆水而行,何向东举起望远镜,在船艏侧看到久运二字。久运号江轮承担运送江南制造局第一批机器设备和技术人员到大冶的任务,当然,是雇佣。新办的“和顺航运公司”经不起诸如“强征”之类的折腾,反而需要巡阅使署尽量给以照顾。今天是在长江上跑航运,未来就可以经营沿海航线嘛,再未来远洋商船队也不是凭空出现的!

“呜!呜!”久运号回了两声汽笛,兴许是久运号看到了陆军中将旗,推测出某人在久利号上,随即又补了一声长鸣。久运号的左舷站满了制造局职员,久利号的左舷站满了靛蓝色的身影,两船在中央航道交错时,人们俱都爆发出热情的招呼声。

补充了燃煤的湖鹗号以最高速赶上,从右舷超越久利号,扔上一个铁筒。

少校差遣官傅常打开铁筒,取出一叠电报抄纸,站在何向东侧后方大声报告。

“日本于今日对德宣战!”

“中立办事处与日本驻华公使代办小幡酉吉会谈,在日方答应给移民于补偿的前提下作出让步,划出即墨县以南到胶县以东地区为交战区;山东督军靳云鹏已经着手迁移居民。”

“昨日午后,青岛外海发生战斗,交战双方为英国驱逐舰“肯纳托”号和德国驱逐舰s90号,双方没有战损。”

“汉口德领馆来电,最后一批撤离人员和包括图书在内的物资已经在济南转向津浦路。”

“中立办事处通报,日第一舰队在朝鲜东南海面,日第二舰队主力在佐世保。. ”

历史,果真要被老子给洗刷了!迎着江风,何向东豪情顿生,本想大吼几声的,又顾虑到大帅的形象。那就,嗯嗯,说正事。日本人答应给补偿,真有这么好?无非是看到主事的段祺瑞态度强硬,小日本讹诈不成就来了个欺骗,哼,欺骗,当真以为老子不敢对你动手?!

“真吾,电报巡阅使署、工发银行总行、实业司、**厅、水警厅、大汉报社和鄂军第二师司令部及第九混成旅,组织日资清查和战争应变委员会,姚青松为主任委员。秘密清点日本在两湖三地侨民、侨眷,记录在册并设法甄别间谍;普查除化工产业以外的日本投资详情,包括投入资本金、雇佣工人、原料来源、主要产品和销路。”

傅常在川军第五师时常驻重庆,重庆与汉口一样是通商口岸,也有日本领事馆和日资工厂。闻言,不禁提醒道:“大帅,恐怕会引起外交风波。”

“如果日本人敢在山东动手,我们不仅要在战场上挫败他们,还要在经济上打击他们。”

何向东对见习差遣官们都是区别对待,傅常与张治中很相似,却又略有不同,如果说张治中喜欢战略的话,傅常适合的是战术。不过,他们对**经济文化方面兴趣一点儿也不比军事差。姚青松一个人挑担子,太累,需要培养一些**军人帮他分担一些工作。

“日本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大。我们可以从军事、**、工业、经济等方面来剖析这个新兴强国,找一找日本的软肋。日本拥有当今远东第一大舰队,第一强的陆军;日本的**很不稳定,却始终存在‘**政策’的主线,军方和财阀勾结日趋紧密,而**派和军国主义分子的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还有海陆军在军费和内阁话语权之争,从辛亥年到现在,中国内阁换了几次,日本内阁也就换了几次,说明的就是这个问题;日本的工业比之中国可称强大,比之列强中的英美法,不过蹒跚学步的幼


状态提示:第163章 【全面战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