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青春校园>海上长城>第一百九十九章 阿拉伯海之战 10

(假期中依然每日两更,或者一更也在四千字以上。请使用访问本站。求收藏点击推荐了。)

随着太平洋号急促的怒吼,战舰全身一震。郑学昌没有试she,竟然在第一次就是十炮齐she。

于此同时,李广在望远镜中看到了日军重巡洋舰熊野号的炮管闪光。靠,这鬼子竟然也是十炮齐she,根本没有校she,当然也没有办法校she,双方都没有水上侦察机。

这种对she,郑学昌不怕。一则己方的火炮口径远远大于对手,二则天气状况好,太平洋号战列舰上所配置的十二米光学测距仪绝对在日军熊野号重巡洋舰的精度之上。

太平洋号根本就没有减速,完全保持着原有航向,继续奔向西北方向。

第一轮双方双双打空。六月份德军战列舰能在二十四公里距离击中英军航空母舰,这样的水准且不说海抗军的训练水平能不能达到,就是太平洋号战列舰的硬件水平也难以满足要求。

很明显,日军的熊野号重巡洋舰也达不到这种水准。双方前三轮的炮击全都没有建功,但是区别在于太平洋号还是在沿着原来的航程前进,而日军熊野号重巡洋舰已经被迫改变了方向躲避炮火。到了这个时候,李广才发现,郑学昌使用的不是穿甲弹,而是高爆榴弹。

太平洋号有一个短板,在前几天的炮击中消耗了一百四十多枚榴弹。现在全舰的备弹不超过三百六十发,而其中只有两百五十发是穿甲弹。

看起来郑学昌很清楚己方的劣势。不过对付日军一万两千吨排水量的重巡洋舰,即便是高爆榴弹也有相当威慑。要知道重巡洋舰的优势在于速度,至于装甲,大多数部位不过是三英寸(76),重点部位也不过五英寸。七百多公斤的榴弹对于三英寸装甲也是有着致命的杀伤力的。

不过鬼子的熊野号重巡洋舰也是有特别优势的,十门主炮的she速最高可达每分钟三轮,正常也能达到两轮的she速。而太平洋号老旧的主炮仅仅能做到三分钟两轮。she速比起熊野号来说低的多。

鬼子很鬼。

熊野号重巡洋舰全速开火,吸引了太平洋号的火力,两艘护航驱逐舰竟然以三十七八节的高速在悄悄向着太平洋号接近。

驱逐舰虽然不能称为主力战舰,但是任何人都不敢小瞧。驱逐舰这东西下可以虐炮艇,上可以偷袭战列舰。驱逐舰的主炮对付炮艇不成问题,其高速的特性使得他能够在弹雨中接近战列舰,而日军的驱逐舰威胁更大,其配备的九三式氧气鱼雷,直径六百一十毫米,装药量近四百公斤。别说太平洋号这样的老旧战列舰,就是世界上最新锐的战列舰也难当其几击的。

炮战不到十分钟,一艘日军驱逐舰已经距离太平洋号不足十八公里。和太平洋号保持二十公里上下的距离胡乱开炮。

这样的距离,且不说能不能击中战列舰,就是击中损伤也很有限,这已经是日军驱逐舰主炮的几乎最大she程,炮弹到了这个距离穿透力急剧下降,对于皮糙肉厚的战列舰来说和挠痒痒差不多。

郑学昌并没有理会这两艘驱逐舰,还在继续向着熊野号重巡洋舰倾泻火力。

炮战不是对手,鬼子当然也不傻,开炮只是为了迷惑海抗军。日军驱逐舰有法宝。

两艘日军驱逐舰几乎是同时释放了一共八枚鱼雷。

小日本真的很厉害,厉害的李广不知道该如何评论。九三式氧气鱼雷的she程据说高达三十九公里,但是具体如何谁也不知道。这次李广也算开眼了,小鬼子竟然在十八公里释放鱼雷。

就算是四十节的速度,十八公里也需要十几分钟,才能到位。

十八公里,且不说日本的鱼雷自身精度如何,仅仅洋流就能使得鱼雷偏移个几百米。

小鬼子很奇怪,开发出如此霸道的鱼雷,难道是想代替主炮?想法很好,但是技术必须升级,而且是大升级,制造出来类似导弹的自导鱼雷才行。

李广曾经想过,但是他一直没有想到在这个年代技术上可行的制导办法。

也不能说鬼子的鱼雷没有作用,十几分钟后,太平洋号必须规避鱼雷。

虽说有这么多时间提前准备,鬼子的鱼雷威胁不大,但是也不能大意,一旦撞上一枚,战列舰也受不了的。

在日军释放了八枚鱼雷之后,海抗军的三艘战舰开始全力关注海面的动向。

应当说日军的八枚鱼雷还是起到了一点作用,太平洋号战列舰被迫转向,不能继续再向着西北方向航行。

太平洋号在海面上划出一个大弯,沉重的身躯在海面上激起数公里长的白浪。形象很壮观,但是郑学昌下达的命令是左满舵。

左满舵,这可是在向着日军的三艘战舰接近。

等规避动作完成,太平洋号战列舰已经拉近距离,五座炮塔仅仅只有一座炮塔对着熊野号重巡洋舰干扰性she击。而四座炮塔八门巨炮已经瞄向了日军驱逐舰。

这时太平洋号战列舰和日军最近的一艘驱逐舰距离不过十四公里。随着八门巨炮的怒吼,八颗巨大的炮弹拉着哨音扑向日军驱逐舰。

对于海抗军来说,第一轮齐she就是校she。

‘远了。”

第二轮齐she再次轰鸣,“近了。”郑学昌有些焦急。

强大的压力之下,好像炮组的发挥出了问题。两轮齐she虽然郑学昌不指望能顺利击中对手,毕竟这不是训练,而且对手也是三十五节以上速度航


状态提示:第一百九十九章 阿拉伯海之战 10--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