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青春校园>海上长城>371 绝对先手
无论是狴犴007号潜艇,还是任天洋带领的其他潜艇都没有发报,一直保持着电信静默。

现在,虽然尚未接敌。不过两军的距离已经不会太远了,继续保持电信静默反倒有可能贻误战机。

一点零五分。狴犴007号赵洛书发回电报,准确报告了日军舰队方位,航向,航速。

先手一直在手。李广兴奋的在指挥部挥舞一下拳头。

一点十分。大西洋号战列舰开始调整航向。六艘防空驱逐舰从队列中分出,驶向东北方向,准备实施包抄任务。

大西洋号战列舰上,各个岗位上官兵都已严阵以待。气象员不断的测量风速风向,空气湿度也在一次次的确认。光学镜头开始加热,消除雾气。战舰的巨炮也开始活动一下炮管。上上下下的仿佛手臂在挥舞。

夜战在陆军中是一个课题。在海军中更是一个课题。在二战中。其实各国海军都在尽量避免夜战。因为在现有技术装备条件下,夜战的偶然性太大。对阵双方,既是在拼装备。拼训练,也在拼人品。

海军夜战,日军在各国中是最重视的,日本人走的路子是拼训练,艰苦的训练早就了日本海军自认夜战无敌的信心。

英国人既拼装备也拼训练,反正英国得天独厚的航海普及程度,使得他不缺有足够经验的舰员。而对海战理解的深刻,又使得英国非常重视雷达技术在夜战中的作用。

至于美国,海军素质明显比不上英国,主要拼的就是技术。英军虽然雷达技术在海军方面暂时领先美国(指四二年)。但是美国人后来居上,炮瞄雷达的升级使得美军在夜战中有着不小的提升潜力。

对于海抗军来说,李广最想学的是英国。拼训练也拼技术。训练,大西洋号战列舰几乎是拼掉了一艘太平洋号战列舰才练出的手艺,应该不比英国人差。拼技术,大西洋号战列舰虽然某些指标比不得英国最先进的战列舰,但是同样是世界一流。而新技术--雷达,海抗军的大西洋号战列舰是海抗军唯一装备雷达的军舰。

这座雷达是萨默维尔上将组织锡兰海战前送给海抗军的。雷达在英国算是非卖品,保密等级相当高。不过萨默维尔本身就是雷达专家,送给海抗军的东西,自然不可能是什么好玩意。这只是英国人在三九年已经开始逐步淘汰的老式防空雷达,核心元件还是老式的电真空管,而不是新式的磁控管。峰值功率和频率参数都有些落后。

比起美军军舰装备的防空雷达,功能差一个档次。美军航母上的雷达除了刚刚完成改造的萨拉托加号航母,还都是太平洋战争前的装备。即便如此,也比萨默维尔送给海抗军的雷达性能优越。

美军舰载防空雷达可以探测一百公里,六十公里内相当精准。而大西洋号上这款雷达,只能探测六十公里,三十公里内才有相当的精确度。

作为防空雷达,六十公里和三十公里,对于战舰来说预警时间是二十分钟和十分钟。不要小看这点差距,生死立判的战争中,十分钟有时就可以决定胜败。

对于穷人来说,不挑剔的。海抗军更是如此,这款性能落后的雷达,海抗军不仅吸收了其中的技术,还改造了一下。外观上,天线不仅可以像一般的防空雷达仰着脸转动,还能改变仰角。内在方面,技术人员有针对的添加了一套滤波装置,现在这款雷达不仅可以当防空雷达使用,也可以当做对海搜索雷达使用。

不过由于使用的频率太低,还是三米波长,根本就谈不上什么精度。对于海面目标,三十公里内也能勉强发现,但是却无法分辨是岛屿或者军舰。而且由于终端显示还是使用的示波器,不是美军和英军配置的ppi雷达显示屏,所以操作难度相当高。不过对于这次海战的战场来说,这种低劣的性能已经有了作用,海抗军对于这片海域非常熟悉,此处绝对没有岛屿,雷达应当不会出现什么误导。

如此垃圾的一款雷达,在三十日凌晨却发挥了极大作用。雷达操作员报告发现敌舰时,大西洋号战列舰已经距离日军舰队不到二十公里。

风雨虽然不大,漆黑的海面上,仅仅依靠观察哨,根本就看不出多远。

雷达技术显现了他的作用,海抗军再得一分。

-------

日军大川内傅七舰队呈不规则环形正在向西直行。

二十公里已经相当近了,如果是白天,双方早已经开火。大战来临,舰桥中一片肃穆。郑学昌此时冷静异常,他没有立刻下令开火,而是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

后来,李广对于郑学昌在这半个小时内的表现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名将风范初显。

郑学昌没有利用这一先敌发现的机会先敌攻击,而是指挥舰队进行了两次右转。

庞大的舰队在半个多小时内完成了一系列编队动作,海抗军舰队成功占据t字横头阵位。

此时海抗军的舰队排成双列,四艘驱逐舰位于第一列,而大西洋号战列舰位于第二列。要是按照传统的战舰编队,战列舰一般会处于相距二十公里的战列舰战线,而重巡洋舰则处于十四公里距离的战线。但是海抗军没有重巡洋舰。

如果按照一般情况,战列舰应当依仗射程远的优势,和敌舰拉来距离。但是郑学昌在这次战斗中,反其道而行之,把战列舰当成了重巡洋舰使用。而四艘驱逐舰则在十公里左右的距离列阵。四艘鱼雷艇则如同刺客一般的向


状态提示:371 绝对先手--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