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三个月,李广再次踏上了大唐岛。
才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大唐岛,尤其是海参崴周边已经开始大变样了。城市倒是还像原来的那般,还是法国殖时期建筑的小小港口城镇。周围仅仅是扩建了几个工厂,多了几根烟囱而已。
但是在海参崴周边的乡镇农村已经是彻底的改观。
海参崴身处大唐岛的北方。可是大唐岛因为位于地球南半球,气候和中国大陆正好相反。北方是热带,实际上此处是热带海洋性气候。如果对照一下中国的地理,大唐岛差不多相当于中国的海南岛到长江中下游流域。而海参崴基本上和海南岛的气候差不太多。
海唐国最有特点的要数农村的规划了,建筑和农业结构都更类似于国内的福建广西,广东。
大唐岛近六十万平方公里,唐人加上土著人此时还不到四百万。其中还有三四十万的土著俘虏。
随便找找就能找到可以支撑乡镇规模(海唐自定五千人为乡镇级)的地域。至于零散的,能够支撑几百人规模的小地块,现在根本就顾不上开发。海唐国初步规划了四个移民区,不过在海参崴周边目前还是最重要的区域。
在海参崴周边,海唐国在交通便利之处规划了两百多个农业乡镇,足可容纳一百万以上的人口。不过,现在海唐国不缺物资也不缺地盘,只是缺人。
海唐国为了从国内吸纳移民,除了大量从国内招收失地农民。还招收了相当多的农垦兵。在国内影响最大的一句宣传口号,短短几个月已经深入多个省份。这个宣传口号对中国的老百姓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田地,李广一点也不担心。要知道战前马达加斯加有大约四百万人口,田地数量虽然法国殖民者也没有统计过,但是据估计也应该在一千两百万亩上下。战争造成经济破坏,大量的人口减少,撂荒的农田当下就不少。海唐国即便是不大量的拓荒。安置个百八十万人口,也不很困难的。
但是,对于牛这样的生产资料,在国内可并不是那么容易购买的。本来政府推出这样的条件,李广还以为有忽悠的嫌疑。但是当他看到,这里为移民一家一户真的能提供一头牛,根本就不存在任何问题。
大唐岛这里的土著有极好的养牛传统。一个纯粹的原始农业经济,使得他们对牛极其重视,家家户户都养牛。而取之不尽的草场资源使得这里牛非常的多,算是大唐岛经济的一个极好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此处还真是富裕,比起国内的经济状态要好的多。
总之,海唐国的移民条件算的上优惠了。根据政府部门中对国内经济和人心有着相当了解的人士估计,这样的优惠条件,完全可以吸引到足够的人员。
在海唐的农业乡镇中,最惹人眼球的建筑,或者说几乎是唯一的一种建筑是圆形福建土楼。
土楼,是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的泥土,以夹墙板夯筑而成墙体、柱梁等构架全部采用木料的楼屋,简言之,就是以生土版筑墙作为承重系统房屋。
李广曾经在二十一世纪参加过土楼文化旅游,对这东西倒是有所了解。古人出于抵御山林野兽、强盗的需要。当然也是因为建造成本低廉的原因,创造了这种建筑。
当时据导游介绍,这种建筑还体现儒家思想下大家族共同生活的理想。
但是这个大量建造土楼的创意并不是出自李广之手,而是政府发改委人员经过研究而做出的判断。这种建筑最适合海唐国目前的状况。
第一,原材料丰富,粘土沙土可以就地取材。而木材到处都是,也不用购买。
第二,这种土楼坚固耐用。不仅能遮风避雨,还能躲避洪水猛兽,更是对外有着相当的防御能力。要知道大唐岛现在虽然已经肃清了法军势力,但是土著可尚未彻底的被纳入统治。某些区域还是有相当危险性的。
第三,海唐国中有不少福建广西人,其中建造土楼的老把式还相当不少。建造土楼,看似简单,但是实际上需要相当的技术和经验。海唐国不缺这样的技术力量。
第四:这种结构更利于集中管理,李广最重视的小学教育可以在围楼中就地开展。乡镇级的政府管理模式很有海唐特色,每个乡镇的政府其实也就是学校,三两个有点文化的人员不仅是政府的职员(不是正式官员)还同时担任了教师的角色。这些人员,有的是旧式文人,有的是上过新学堂的学生,能力不一定多强,但是在海唐国的乡镇几乎没有多少杂事,管理难度不高。其主要工作其实很简单,暂时连税收的任务都没有,主要就是当小学教师。
对于这些工作人员的考核标准也简单,只有两项:粮食产量和小学毕业的人数。不得不说,在国人心目中,做官的吸引力够大。政府给出的激励条件就是成绩优越者,可以成为县里的正式官员。
海唐的人力资源紧缺,别说选举,就是任命都找不到足够的基层政府工作人员。
有了激励,这些人的工作热情还是相当高涨的,都盼望着未来能够成为一名正式的海唐官员。
李广倒是希望建设高楼大厦,不过那玩意实在太不切合实际。大唐岛仅有那么一个水泥厂,也是刚刚投产,产量小,产品只能用在关键用途。而钢筋这种在二十一世纪根本就不用费脑子的东西,海唐现在还不会生产,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