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青春校园>海上长城>463 文人
叶老先生担任自己的两个孩子苏好。苏浩的启蒙先生。可怜天下父母心,李广当了父亲。这才理解到自己的父母当初对自己的期望和爱护。现在碰到了这么好的老师,又有了这种便利条件,李广不介意为了自己的儿女,以权谋私(好像也不算吧?)。

如同许多历史上的名人,叶先生的历史自此改变。

多年以后。并不缺钱的叶先生竟然以此为乐,以教授儿童为业,传下一段桃李佳话。年逾古稀,仍然教书育人,堪为人师之楷模。

-----

另一个令李广算不上敬佩,但是却知道其堪称大才的文人是梁枢铭(用同音字-原型漱溟)。

这位,李广可是有所耳闻的,不是在这个时代。而是二十一世纪。当然,他所知道的,不一定是事实,当然也不一定不是事实。

此公有一传闻,解放后,毛泰祖曾单独批判过这位:

梁枢铭没有一点功劳,没有一点好处。

你说他有没有工商界那样的供给产品、纳所得税的好处呢?没有。

他有没有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好处呢?没有。

他起过义没有呢?没有。

他什么时候反过蒋-介-石,反过帝国主义呢?没有。

他什么时候跟中-共配合。打倒过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呢?没有。

所以,他是没有功劳的。

他这个人对抗-美-援-朝这样的伟大斗争都不是点头,而是摇头。

为什么他又能当上政-协全国委员会的委员呢?中-共为什么提他做这个委员呢?就是因为他还能欺骗一部分人。还有一点欺骗的作用。他就是凭这个骗人的资格,他就是有这个骗人的资格。

被点名批判到这个地步,也算是独一份了。但是即便如此,也因为毛傣族的“雅量”,在随后的动乱岁月中,安然无恙。其原因虽复杂,却与其本人有“大才”有着极大关系。

其实毛泰祖最烦的是。此公只说不做,文人通病之一。

当然,眼下梁枢铭先生可是文坛泰斗,政-治-精英,学术大拿。

学术上,他自言“中国儒家、西洋派哲学和医学三者,是我思想所从画之根柢”(《朝话》)。很是牛x的把孔子、孟子、王阳明的儒家思想,佛教哲学和西方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糅合在一起。

政治上,此公1929年任河南村治学院教务长并接办北平《村治月刊》。

31年与梁仲华等人在邹平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任研究部主任、院长,倡导乡村建设运动。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最高国防参议会参议员、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38年访问延安。

39年参与发起组织“统一建国同志会”,

41年与黄炎培、左舜生、张君劢等商定将该会改组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任中央常务委员并赴香港创办其机关报《光明报》,任社长。香港沦陷后,在中国工农党的帮助下,撤回桂林,主持西南民盟盟务。

这样的人物,李广无论本意如何,都必须降阶相求,做足姿态。要不然人家还真不来呢。

能来海唐国“考察,指导”,还是袁总理一封又一封言辞恳切的信邀请的结果。

这样的人物如果能留下,对于国内的文人是一个强大的号召力,要知道他可是后世中国的几个民主党派之一民盟的核心人物之一。

除此之外,此人的才学也是海唐国所缺的。海唐有一个宣传大纲,但是那东西说白了就是一个乌托邦的描述,没有理论基础。

而这个人,有这样的本事,把中国传统,欧美民主,李广以及袁总理等人对国家的设想糅合起来,而且自圆其说成为一套理论。

反正类似的事情,他已经干过了,比如他很是牛x的把孔子、孟子、王阳明的儒家思想,佛教哲学和西方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糅合在一起。

而且,李广读了此公的一些文章,发现其人本质上是一个大儒,但是他并不拒绝改革儒学。

其实儒不儒的,李广不在乎,而且他也不完全反对儒教。那种泼脏水连孩子一块倒掉的做法,他也极为反对。而且。李广是实用主义者,只要能凝聚人心,儒家拿来一用,有何不可。更何况,儒家全是错的吗?

更重要的是梁先生反对阶-级斗争的理论。而海唐国解决了国内最大的一个矛盾--田地不均,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工农主义产生的基础。这一点,李广是欢迎的,总比不分青红皂白玩阶-级-斗-争的激-进人士适合海唐国。

虽然梁先生认为应该通过恢复“法制礼俗”来巩固社会秩序,并“以农业引导工业的民族复兴”。这一点好像不完全合时宜,也与李广的思想小有冲突。

但正是其“以农业引导工业的民族复兴”的思想让袁总理极为推崇,甚至袁总理搞经济的核心思想--农业,就是从梁先生这里来的。

有支持者的。

总之。这样的人物留在海唐国,是有利的,当然也有弊端。不过眼前的事情是,两百多万人口的海唐国,没有资格挑剔,也不可能招来完全合意的人才。如何把这样的人留在海唐国才是眼下最重要的。

李广的欢迎致辞很热情:海唐国人民诚挚的邀请梁先生考察指导。

客套完毕,李广给出了宏伟蓝图(画饼乎?):海唐国将会是一个糅合,你的理想。我的理想,大家的理想,炎黄子孙的理想。繁荣昌盛的一个强国。


状态提示:463 文人--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