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内三十级级外还有流外九等,这流外九等都是都是朝廷直属衙门的小吏,地方上的小吏并不入流。/p
按理说不管是流内还是流外朝廷官员都应该是有定员的,一个萝卜一个坑,但是唐朝从李世民开始就大加施恩,随意就把官位赏出去了。/p
现在根据杜正伦和刘祥道的统计,现在大唐一年新入流的有一千多人,真正明经或科举取士的仅有一两百人,剩下的都杂流入仕,比如军功、使劳、征辟,表荐等等。/p
现在大唐内外的官员总已数经超过一万三千人了,就这还有数万在人待选,很多时候那些通过明经科考试的人,如果没有背景也得不到官位。/p
很多被推荐的官员根本不在朝廷衙门做事,地方上官员上奏说某人有才能求朝廷给个什么官位,然后就留在他的幕僚里做事了。/p
杜甫被称为杜工部,就是因为剑南节度使严武上表推荐他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朝廷看到奏疏就准了。但是杜甫从来没有去工部上过班,一直在严武手下做一些文职,因为性格偏躁到其他地方也不能与人共事。/p
当然在贞观年间还没有到了把工部员外郎随便赏出去的地步,但是即便如此朝廷的官位也被赏的十分泛滥了。/p
杜正伦和刘祥道的奏疏有五个内容,一是罢免不在其位的官员;二是无功者不得被举荐;三是文吏入流须有功勋,经过制考;四是非钦差大臣和行军大总不得征辟署官;五是官员恩荫入士子弟不得超二子。/p
这几条有的弊端已经十分明显,比如第二条无功受举荐的,李承乾一回长安罢免的那些士族子弟,都属于这一条里头的。/p
第四条征辟署官,唐朝官员征辟署官非常普遍,甚至出现过公开的任人唯亲的宰相,还美其名曰我了解这些人,知道他们能耐所以能任用他们。/p
第五官员恩荫入士就是一个官员立了大功或者了当大官,把他兄弟儿子都封为实职官,李世民对一些官员一封就能好几个。/p
但是像第一条不在其位的官员、第三条文吏由不入流进流内的还比较少,这是唐高宗上位以后出现的问题。/p
当下崇教殿里的大臣,看了杜正伦和刘祥道的奏疏都是神色凝重,心里慢慢盘算利害得失。/p
任何问题的存在都有其道理的。/p
历史上官员过多的问题,在唐高宗初年就出被杜正伦和刘祥道提出来,唐高宗也表示支持让他们两个制定方略解决解弊端,两人也先后为相权势极大。/p
但是最后连一个成文的方略都不拿出来,不是没有才能而是被各种势力阻挠了。/p
后来这一问题越演越烈,后面的皇帝和宰相虽然都知道这个问题,但是根本没有人敢想解这一问题。/p
现在李承乾虽然权倾朝野,但是想颁布这样的政令也不可能顺利。/p
“启奏太子殿下,臣以为此议操之过切,万不可公布天下,引得仕林动荡,有损太子殿下的声望。”/p
禇遂良站在大殿里肃容道。/p
“臣附议!”刘德威也站起道。/p
殿里诸臣闻言都看向李承乾,有些人透出跃跃欲试的神色,似是随时准备站出来反对。/p
李承乾坐在宝座俯视着殿内群臣,见还有人要站出来反对,不由冷哼一声道:“怎么?/p
诸卿以为此议不妥?”/p
“启奏太子殿下,臣以为此议大大的不妥,太过急切了。”刘德威大声道。/p
李承乾冷着脸还没有答话,就见侍中张行成缓缓站出来,神色郑重一字一顿道:/p
“太子殿下若是下令,臣绝不覆核。”/p
张成行此言一出大殿里的气氛立即变得压抑起来。/p
门下省是负责审核政令,有封驳的权力。/p
张行成这么说,就是清楚明白地告诉李承乾,这道政令下不去。/p
这是正面硬刚。/p
也是李承乾穿越以来被臣子怼的最狠的一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