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集
大山深深比不上博士父母和老师恩情深
第280集 大山深深比不上博士父母和老师恩情深
第二百八十集
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一句千真万确的至理名言。
朱文成告诉笔者说,“贫寒的家境教给孩子们发奋进取的精神,而老师沤心沥血传给他们的是知识。因此,我要求孩子们要特别尊敬老师。”
朱健忠,1963年生。他读书很用功,5岁进学校。开始学校不接,说他太小了。但他天天嚷着去学校,居然已经会识不少生字。老师见他特别聪明,便破例答应收他做一年级的学生……
老师是照亮孩子知识殿堂的明灯。从小学到中学,朱健忠都是老师喜欢的好学生。因为他聪明,好学,有礼貌,成绩优异,常常是全校第一名。老师教他可没少花心血。在大深山里教书的老师,没有别的想法,他们只想用自己的心血和知识,培养一个大学生出来,让自己感到光荣。因此他们常常进行家访,和老朱交流教育工作经验。在学校里,他们对朱健忠要求更严格,更是关怀备至。
大山里的孩子读书可没城里孩子容易。城里孩子放学后可以安安心心回家做作业,可朱健忠不行。他从学校回一放,父母就得叫他干活。他小小身影就得跳跃在山间、矿区。砍柴,捡矿,拾粪,什么都干。每年七、八月,城里孩子放假旅游,玩得好开心时,他得在热气熏天的矿山里干活,一身晒得像铁拐李。
读书、温习功课,只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山里夜间停电,他点起煤油灯做作业。他的学习效率很高。一般的文章,读一次就能背出个大概;数理化公式、定理,他能倒背如流。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他几乎年年都是三好学生。
朱健忠升至矿中高一时,在父亲的帮助下,他已经自学了高二、高三的教材。他每晚自学至深夜12时,很自觉,从不要父母催。
他养成了俭朴生活的美德。食不厌粗,衣不厌旧。要去考大学了,可他身上没有一件体面的衣服。父亲见状,感到很内疚,做生意给儿子买了一套西装。这是他生平从未穿过,甚至连摸也没摸过的啊!儿子望着穿着破旧的父亲,他流泪了。他把父亲的关怀穿在身上,在考场上奋勇拼搏。
礼拜天,父亲带朱健忠到郴州城里买回许多书,有物理的、化学的,还有青年杂志,让他带回家细细研究。他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书中自有黄金屋。最是钟爱的物理参考书,一丛丛,一摞摞,大学本科的物理,最深奥难懂,但他一一消化,硬要弄个水落石出,清清白白。父亲看在眼里,心中甜丝丝的。
朱健忠在作文中谈到了他的学习方法:“我喜欢在沉默中思考;我喜欢在轻松中思索。参加考试,每天都有许多课程辅导,时间排得满满的,但我却有时间去玩。我要是遇到了疑难问题,一时解不开,我会出门去散散心,找找灵感。”
1978年我国恢复高考,朱健忠抓住良机,从香花岭中学毕业后,参加高考,提前进入重点大学,以当地总分第一名考入华南理工大学。从1978年起到1984年,他攻读本科和研究生,然后考取公费留学德国,攻读博士学位,并于1992年获结构工程学博士学位。
他是老大,下面有两个弟弟。作大哥的他便义不容辞地担任了弟弟的老师,把良好的学风传给了弟弟。
家境贫寒,父母工资不高,不干活吃什么呀?哥哥高考走了。老二对父亲说:“我上午看半天书,下午打柴!”老二体谅家中困难。当母亲一大早从土里扯回一把菜时,他就已上山去了。他一干就是大半天。中午,他从山上回来,背着柴,腰痛得很!下午,他要去补课。直到夜里十点半钟,他才洗了澡,不声不响,又摸出书来,在油灯下苦苦地钻研。
母亲见儿子不顾一天的劳累,还要加夜班读书,心里很不是滋味。老二特别能吃苦,可不能亏待了他。初三以前他几乎没有花过零花钱。只有学校要统一购制物品,他才会向父亲“伸手”,要求“施舍”一次。别的学生大吃大喝,大手甩钱,他看见了,只是“敬”而远之。
后来,老二也考上了大专学校,家里每月给他生活费。他一日三餐咸菜淡饭,极其节约,省下20元要去买书。他懂得,一个人,除了一日三餐的营养外,知识的营养似乎更加重要!他如今已经参加了工作,留在家乡附近的临武县城工作,以便照顾父母。
1970年出生的弟弟朱健卫,既跳皮又聪明,他继承了大哥和二哥良好的自学钻研之风。大哥朱健忠上大学后,常给他写信,寄学习资料,出习题,他很快就把那些习题做出来了。大哥大学毕业后直升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又考取了公费出国留学生,在德国攻读博士学位。大哥的好学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他。
看着父母日渐衰老的背影,看着父母为他们上学不辞千辛万苦,在矿山劳动忙碌的情景,朱健卫仿佛在一夜之间就变成熟了。
从此,他寝忘食地学习,高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北京工业大学。他从1987年开始攻读大学本科和研究生,1990年自费留学到德国,攻读数理经济学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