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回到明末建工业>第229章 山林中的部落

范文程的道理简直就是“朴实无华“

但他还真就是从包衣奴才的位置走出,并且不断鼓舞着后边的奴才。

“是,老爷!”

两名家仆相互点了点头,内心像是得到新的洗礼,随即退了下去。

范文程一人坐在位上,神色不清。

人心都是肉长的,再怎么听话的奴才,心里都会有的不痛快,但要是表现出来,命就没了。

范文程脸上轻轻的微笑,端起茶杯呷一口。

回想起他那遥远且显赫的家世。

就像是大梦一场。

本是出生在沈阳的仕官家族,曾祖父嘉靖朝的兵部尚书,祖父官至沈阳卫指挥同知。

脚踩下的这片土地,是他们世家盘踞之所。

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攻下抚顺,大肆掳掠,所得人畜数十万尽分赐给山林中人。

范文程就在这些降民之列,是镶红旗下的阿哈奴才。

可尽管是聪颖敏捷的士子,凭借当时努尔哈赤对待汉人的态度,范文程没有丝毫得到重用的机会。

反而被丢进野人堆里受尽凌辱。

被折磨得快要死去,整整九年时间。

而今的谋略权术,全都是在这一段苦难求生的岁月里练就出来。

他现在为新的主人鞍前马后。

给汉人制定一套足够奴才化的礼仪和口语。

对于这一场曲折的大梦,范文程觉得他现在活得很真实,至少他已经是汉官之首了......

......

盛京城内,此时的行兵操练之声不断。

大清国在北面广阔山林里受到的骚扰越演越烈。

那片地方,本来是许多八旗部落的发迹地,先祖们渔猎的猎场。

在努尔哈赤定都沈阳后,建州就陆续把山林部落中的骁勇者编入八旗军,安顿在沈阳周边拱卫。

到了大清立朝,从山林走出来的人更多,几近在北面留下了大片无人之地。

现在北夏的兵马,掠过那片地区,在山林中灭杀他们的老幼。

许多部族发迹时的营寨已经被灭掉了,毁去他们的祖地,无疑是最为诛心的。

而皇台吉也没有想到,有一天,汉人会跑到自己的后边来,所以,建州不得不分配一部分兵力北上,主要目的是为了稳固军心。

因为,就范文程的分析来看,皇台吉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把举国的兵力牢牢把控,并且各部死心塌地暂无叛乱。

各部落团结一心,这是建州努力了几十年的结果,皇台吉最不想打破这个平衡。

而同时的,因为之前入关劫掠受阻,失去河套平原,以及丢失八大商的缘故。

今年的大清领地,已经有了小范围饥荒的苗头。

并且这个苗头不容小觑,原先鼓励汉民奴隶耕作储粮的措施,因为宁完我的失败,已经停顿。

可大清国这几年的人口不断扩张。

要养活这么多人,以前靠的是暗通贸易、劫掠掳抢。

如果这一停下来,就要得饿死一片人。

凭建州能够供应的粮食远远不足以养活所有人口,顶多是在能养活八旗兵的前提下,食物稍微有些盈余。

至于大清国内的汉民,可以预见的,在下一次大规模劫掠之前,绝对是要过得更惨了。

大部分原本打算安置的奴隶,命运将会彻底改变。

如果再失去北面山林中的猎场基地,所受的后果不堪设想。

农耕的事情受阻。

在短时间内,汉人在大清的地位也不会有所显现。

现在只期待着,能够将精铁炼制出来,并且清军能尽快掌握更强大火器的奥秘。

......

远北。

就在大清国厉兵秣马的同时。

陆庄新一轮的“殖民”活动已经开始了。

需要统治的地方,当然是刚打下来的中西伯利亚地区。

随着基斯克堡的陷落,俄国在中西伯利亚的所有堡垒被清除只是时间问题。

每一片扩张的地区,都需要有一定数量的汉人进驻。

完全本着自愿的原则,庄子里还是报名了有两百多名喜欢于冒险的人。

他们都是一些匠工或者会事耕的农夫,代替原先俄国人的位置,利用温克部落,在勒拿河流域建立一片新的秩序。

对于这些人来说,主要的工作可能不是为了生产,而是要管理、协调好各处的部落。

这一个过程会很漫长。

根据狄安娜的口中来讲,那边虽然荒芜,可还是有着数万人口。

这些处于中西伯利亚平原,大河密林中的人口,已经在沙俄统治下历经了十数年的时间。

他们向俄国交税,受东欧文化影响,有些牧民甚至还被编入了哥萨克的队伍,

好在的是,陆庄里的百姓,都有足够的修养。

他们都在夜校里学习了一定的知识,能够阅读书籍,传播文字。

并且甘愿于冒险的平民,最后都能有在一片地区,成为管理者。

目的就是为了让那一片地区产生汉人的影响。

哪怕是大部分地区渺无人烟。

但是至少有那么零星的几座城市,有人口汇聚的地方,就有文化传播的可能。

除此以外,还有两名陆庄大学的大学生也跟着去了。

他们会带领着这两百民汉人,依托陆庄的条件开发那片地区。

这同时也是为了完善课题,为王国的统治摸索出一个完美方案。

陆舟这时正在图书馆里,仔细看着本书籍,许三却从一旁急忙走过来了。

“殿


状态提示:第229章 山林中的部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