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都市现代>娱乐大丈夫>第十九章 浅谈书剑恩仇录
!阿成,你这观点很精辟嘛,怎么能说只看了个大概呢?那你觉得这本书还有什么可取之处吗?”

说到这里,姜成索性也就豁出去了:“那是当然,虽说我个人看不上《书剑恩仇录》这本书,但它的确还是一本经典的武侠为金庸先生开山之作,金庸先生成功地在书中突出描写了自己所崇尚的侠文化。一般的侠,体现在以武功来扶善锄恶,扶危济困,打抱不平。这虽不及大侠的旨归宏远,但本质上仍然是入世的,呈现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不过上古时代中国的侠似乎并不具备后来的、其实只有在文学中才完备的道德理性。司马迁的《游侠列传》中的人物,主要是感恩知报,重然诺,轻死重义。他们的人生纯粹是为私人恩怨的,不怎么计较是非。其中许多人,成了私债的奴隶,只好以死偿之。这种侠,很个人化。大约他们对个人的尊严看得十分重,收受了他人的恩惠就会觉得自己的人生有了亏欠,要不惜一切代价把心理的亏欠摆平才安心。以私人的方式——武力干预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即韩非子所谓“儒以文乱纲,侠以武犯禁”。后世的侠,要普遍地助危济困,并不限于报答和自己有特殊关系的人,所以更有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色彩。金庸先生创造的武侠就属于后一种。不管到了哪里,路见不平,就需出手干预,不管和自己是不是相干。用金庸物的话来说就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种武侠形象的形成和普遍化,大约与清官一样,是由于现实社会中人们对于不平等现象的无能为力,因而寄希望于那些具有特殊人格、能力的人们。

陈家洛这个人物,虽然我看不上,但他身上还是有着金庸先生笔下的侠之美德。即任重道远,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气节,托孤寄命、临大节不可夺的操守。

而且在我们还可以看到金庸先生对中外各种古今文化的交融。这体现了金庸先生对古老中华传统文化的迷恋,包括对琴、棋、书、画、医、武诸艺,儒、道、佛诸学的倾倒,但也不乏对新文学以及西方艺术手法的借鉴。如金庸先生对物的描写,便吸收了许多古典长篇名作的手法,形成了他独有的浑穆蔼然、从容超俗的总风格。《红楼梦》写家境方面的细腻入微,写情爱方面的含蓄和美与天真浑朴,对金庸极大,从章法到人物出场都可看出。尤其是侠义门派之间的争斗,或运筹帷握,或揭竿而起,或携敌入室,或化仇为友,明显是罗贯中惯有的手法。江湖行侠,仗义行武,尤其是对现世相的刻划更切近《水浒传》梁山泊群图。而在《书剑恩仇录》中的香香公主喀丝丽身上,我们还能看到《荷马史诗》中的著名美人海伦的影子。这些细节,让我们认识到金庸先生出众的才华以及金庸今中外文化的交融并蓄。

还有,在《书剑恩仇录》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现代意识,如对传统女性形象的颠覆,这体现在霍青桐和香香公主这两个与众不同的女性角色身上;如民族平等思想,这体现在书中多民族文化的描写;如无根感的描写,书中主要体现在‘家’的缺失,即父亲形象的缺席,也就是主角陈家洛自幼丧父,带来了存在根据的缺失。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这本涵着迷人的文化气息、丰厚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民族精神,这些都是这本取之处。”

话音落下,在场四人都鼓掌致敬。

胡歌忍不住在心里想到:我何时能有这份见识?

李国立则忍不住说道:“真是太精彩了!一番话,由浅入深,涵盖了方方面面,把各个闪光点剖析得淋漓尽致,这要还是没有深入研究过,那那些研究金庸家学者都可以回家种地了!”

姜成谦逊一笑:“都是小子浅见,当不得李老师如此赞誉。”

“不然!”蔡艺侬抢先说道,“为了改编《书剑恩仇录》,我们可找了好几个知名学者,可没有几个有阿成你这份见解独到,把优缺点都分析到了。阿成,你就是太谦虚了!”

“是啊!”李国立也点头同意,“那么,阿成,你觉得要是把《书剑恩仇录》拍成电视剧,如何能把它拍好?”

“那自然是要扬长避短,”姜成不假思索地说道,“我刚才已经说了几点不足,只要把它们一一补足,再加大其中的闪光点就行了。像主题思想,既然我们都知道了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那就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将红花会的各个当家都塑造成英雄,加些英雄事迹的细节描写,在另一方面又要突出清政府的残暴无情,在其统治下的各族人民生活的艰难,以表明‘反清复明’是必须要履行的崇高使命。而对于男主角陈家洛,则放大他人性中的光辉,既然他成不了枭雄,就努力把他塑造成盖世英雄。在其做各种艰难抉择的时候,多加几个心理描写,让观众代入进去,了解他的不容易,这样一些缺点就不会那么突出,反而与乾隆的狠辣无情形成强烈的对比。在最后大战的时候,可以将双方那个血战的结果弄得更惨烈一点,显得红花会的英雄们虽败犹荣。而最后结局也不要让所有人都隐退,留下一部分人继续做着‘反清复明’的事,就好像留下了希望的种子,更加能突出主题。

还有,这是武侠的电视剧,动作戏是少不了的,也是其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因素。在动作戏中最好多加一点武功效果的逼真特效,就


状态提示:第十九章 浅谈书剑恩仇录--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