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青春校园>侯门风华:拜见极品恶婆婆>780章 怎么突然就成了探花了?

大臣们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这人是谁,不过也知道现在是阅卷时间,为了公平起见,用的是“糊名制”,他们怕是要待所有试卷阅完,把名次排好,才能看到具体人名了。

但好好排一排自己所认识的人,能够这么跟《博物志报》如出一辙的文风,人选似乎……

“陛下,今年的考卷已经批改结束,是否按往年规矩呈上来?”

所谓往年规矩,就是将甲乙两榜的人选选出来,排好一个大概的名次给明光帝参考。

最终如何排列,还需明光帝亲定。

当然了,前二十位只定名单,不定排序,由明光帝亲定。

“呈上来吧。”

明光帝十分好奇,今年前二十名都有谁呢?

没有一会儿,他就看到了名单。

大部份名字都非常眼熟,尤其是姚安宏、霍博涛的名义,简直熟得不能再熟了。

会试前,李文崇还跟他闲聊过,说自家有两个下场的人。

没想到在会试还不是特别突出,到了殿试却表现得这么好?!

明光帝脸上露出了笑容。

看来,皇弟这是“双喜临门”啊。

明光帝不仅不介意,反而高兴李文崇身边出了两个人才,以后能多有照应。

显然,明光帝忘了,霍博涛虽然是李文崇的“孙女婿”,但人家更是诚郡王的侄孙啊。别忘了,诚郡王妃可是出自京城霍家。

为了不在朝中大臣面前露出异样,明光帝没有急着捡两人的文章过来看,而是按照他们排列的顺序,一篇篇看了过去。

“不错不错!”

“今年出彩的考生很多啊,言之有物,落到了实处,不像往年……说了半天,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倒不是真差,而是跟往年“高大上”的华丽词藻相比,今年出了更多“言之有物”,落于实处的考生。

当然了,他们能够做到这种程度,其实也是因为看了《博物志报》,研究《大明日报》,对大明朝政方向把控更好的缘故。

不像往年,除了大家族重资培养的族中贵子,大山院名师教导的学生,其他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很难出彩。

朝中科举又不是比谁文章写得好,除了要会写文章,里面的内容也要有东西,不能“假大空”,一看就跟空中楼阁似的。

就像《博物志报》的风格一样,从实际出发,落于具体事件本身,有一个确确实实的落脚之处,更加贴近老百姓的生活。

脚踏实地,方能为老百姓做实事,谋福利。

这才是明光帝真正想要的朝中官员。

可是没办法,往年没有《大明日报》,也没有《博物志报》,没有这些七七八八,介绍各地风土人情,地方时政的报纸,有的只是诗书礼仪,在书上写了千百年的“圣人之言”。

圣人之言是思维,是行为准则,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人。

但……

那东西,能当饭吃吗?

能够落到实际,解决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吗?

大家族底韵深厚,大山院名师出没,让他们的“学子”更有机会接近圣人的思想,也更有机会了解老百姓的生活,知道“朝政”是什么样子,该如何做。

可家里条件不好,或者只能去一些不太好的书院上学的考生,他们很难接触到这些东西。寒门难出贵子,是自古以来便存在的问题。

当物质不够丰盛时,人的精神世界也会跟着匮乏。

连饭都吃不饱,谁会去追求精神世界,跑去读书?

时人读书,所求的不过是——出人投地,光宗耀祖罢了。

没有名师引导,他们所见之地只有那么大,所攀之山只有那么高,又如何要求他们行圣人言,做圣人事,“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否则,再好的口号,那也只是空中楼阁,镜中花,水中月,看得见,摸不着。

之前明光帝只觉得报纸这东西,都是上不了台面,用来达到某些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的。

就是姚九爷他们竭尽全力在搞的《博物志报》,在明光帝眼里也是“奇淫巧技”,上不了台面。

若不是姚九爷他们有“初衷”,若不是为了锻炼这帮孩子,明光帝不见得允许一帮皇子皇孙放着“正事”不干,去干这种上不了台面的事。

然而事实上……

就是这些上不了台面的东西,似乎影响了更多的人。

明光帝一看阅卷子,一边思考着到底是什么在背后改着着这一切。隐隐的,他似乎有些明白,李文崇为什么会想和顾清菱“大搞教育事业”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即使只是一份小小的报纸,只要它办得好了,它也能在某些看不见的地方影响着他的子民们。

明光帝一连两次将蝗虫做为会试、殿试的考题之一,除了想要考较各位考生,同时也是想要让朝中众臣明白——他要搞灭蝗这个大动作了。

再就是,他想让人天下人也知道这件事。

而诸位考生的试卷,对他来说,是个“惊喜”。

虽然还不是特别明了,但隐隐也能察觉到,某人的动作,未来将为大明带来多大的变化。

忽然间,明光实有些期待起来。

他脸上的笑容,让堂下的众臣们微微松了口气。

他们可不知道明光实在想什么,只以为是考生们的答卷让明光帝高兴,这也意味着,他们“出色”的完成了这次任务。

按照自己的心意,明光帝将姚安宏


状态提示:780章 怎么突然就成了探花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