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衡出了县城,有些失魂落魄。
他抬头看着四周一座座大山,直感觉里面都藏有短毛的伏兵。
这仗没法打了。
……
降服了宣大总督,又鉴于曹文诏已经溜掉,李自成给李过传信,让他别过来了。
历山的兵直接去看守沁水县,不能放一个明军进出上党。
李自成现在雄心万丈,感觉可以开始正式建设根据地了。
“上党是我的,黄河以北怀庆一带通通都是我的!”
只要再给一年稳定发展时间,大顺军天下无敌!
……
十一月底,李自成带着“御林军”原路返回怀庆。
到达的当天,他迫不及待的召开全体会议,当场发布了《告全军书》。
其内容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
“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口号令人激动,群情鼎沸!
“大顺万岁!”
“大统领万岁!”
在座的一个个像是吃了那个药,山呼万岁。
能不激动嘛!只要苦干五年,他们一个个最低都是当朝一品大员,一步登天。
“推翻逆明!造福百姓!”
冯起龙握着拳头直嚷嚷,兴奋的直哆嗦。
做为最早的从龙之臣,他对大统领起家底细知道的一清二楚了。李自成手底下除了几个大字不识的武夫,还有啥人?
谁能担当大顺之宰相重任?舍我冯起龙还有谁?!!!
什么张慎言、孙鼎相之类的墙头草,连入围资格都没有。俩老头能不能再活五年都难说。
狄遵制上“贼船”算是被半强迫的,何况他一个举人出身的县丞,能升到巡抚就算祖坟冒青烟了。想进尚书都难。
冯起龙根本不把他当做对手。
张养默一个老头子,半路出家,还被发配到江南干活,远离中枢。他要是能活到五年后,顶多给个知府的差事就打发了。这还是看在他是主动投奔的份上。
在冯起龙眼里,暂时只有韩云、韩霖有可能会威胁到他的地位。
那两兄弟虽然资格上差了一点,但是人家之前就有名气,不可小觑。
然而,韩云被大统领打发回老家当土财主;韩霖也只是在榼山书院里待了几天,印刷点黑材料、给人讲课等等,没干啥实务。
还有个张道濬,勉强算是能文能武,但是他也不行。
按大顺正策,他们要想升上高位,先去基层干两年再说吧。那就跟他冯大人拉开差距了。
5年时间,大顺自然能搜罗到更多的人才,那又如何?反正他们通通威胁不到冯起龙的地位。
做官嘛,什么才能、品行等等都是次要的。
首要的是忠心!谁在台上就对谁忠心。
大顺军里,除了刘宗敏、李过等几个丘八,谁还能比他冯大人对大统领更忠心?
而且,前次他搞了一出外遇闹离婚的丑事,大统领一样不计较。可见冯起龙的地位之稳。
“妥了!五年后爷就是宰相!”冯起龙暗暗欢喜。
……
参与会议的毕竟还是武将多,李自成同时颁布了军衔制度。
用缀在肩章或领章等处的等级符号,标明军人社会地位和军事级别的称号,叫做军衔。
军衔是国家给予军人的一种荣誉。
军衔制以军官的职务、资历、贡献、才能等综合因素作为评定和晋升军衔的标准。
新的军衔制进一步理顺了军官的编配关系,有效地调整了军官队伍的比例结构,对于增强军人责任心和荣誉感,提高军官素质,加强军队的指挥、管理、保障和协同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是深化……,标志着大顺军正规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大顺军官军衔共分3等10级,即:
元帅1级:大顺国元帅;
将官4级:大将、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3级: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3级:上尉、中尉、少尉。
士官7级:下士、中士、上士、四级军士长、sān_jí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
士兵2级:上等兵、列兵。
李自成把军衔制度解释了一遍。
其实明代中后期在事实上也出现了相当于军衔的东西。
在明朝初年的卫所制世袭制度下,军衔和实际官职是合二为一的。
比如,指挥使,即是正三品的武官军衔,也是一个卫的实际长官;千户,即是正五品的武官军衔,也是一个千户所的实际长官。
随着卫所制没落,营兵制兴起,军衔(官衔)和实际官职就逐渐脱钩了。
比如,朝廷封你做到了指挥使,但你只有这个军衔,也可以世袭给子弟,却并没有实际管理一个卫。
但是某天,朝廷让你这个指挥使当游击将军或备御,去实际指挥一支军队,在这种情况下,游击将军或备御就是你的实际官职,而指挥使是你的军衔。
所以,大概可以近似的说,大明当前的都指挥(同知、佥事)、指挥(同知、佥事)、千户、百户,这些武官品秩就相当于军衔(官衔)。
李自成看着一圈人,说道:“元帅和将军这两级你们现在都不够格,别高兴过头了。”
刘宗敏笑道:“我知道他们都不好意思问,那就让我出头。大统领,我能拿个啥军衔?元帅一时不敢要,将军的话,我努努力能争取一下吧。”
“你?”
李自成撇撇嘴,“拉倒吧!你刚被一撸到底,现在就是个大头兵身份。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