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覆清1796>第163章 报纸发行

“号外!号外!红旗军各路大军已完成对成都的包围,四川全境即将光复!”

“号外!号外!军政府主张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号外!号外!..........”

嘉庆元年冬月三十日,这一天,贵阳、重庆、遵义等军政府治下各城大街小巷充满了报童稚嫩的吆喝声,各地仿佛在同一时间都活了过来。

这天上午,在客栈里接连住了几天的林宾日在听说新学那里要开学,便带着儿子准备去新学那里看看。

刚出客栈,便被借口报童的声音吸引了。

“咦?那是什么?”林宾日本不想理会,但奈何儿子已经挣开自己的手,好奇的跑了过去。

林宾日见状,也只好无奈的跟了上去。

林宾日是福建侯官人氏,以教书课徒为业,能诗善文,家教严格。

如今已是家道中落,外债颇多,林宾日虽为私塾先生,但因大部分用来还债,加之家里“食指既繁”,开支日大,“贫窭益甚”,三餐都无以为继,时常断炊挨饿。廪生的津贴,不足以养活一家人。

但是如今十二岁的儿子当选为孔庙佾生,林宾日为了儿子的前途,豁出脸带着儿子到了江宁等地走访了一番。

佾生是指考秀才虽未入闱但成绩尚好者,选取充任孔庙中祭礼乐舞的人员,获得佾生资格则下次考试不必参加县试、府试,只参加院试即可,又称“半个秀才”。

林宾日教学方法不同于一般教书先生,教育态度暨讲究又开明。他不只重追求学问,还注重品格修养;不求死背,不求体罚,循循善诱,让学生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而同在江宁等地活动的黎恺无意中听说了林宾日的事迹后,再拿出黎汉明给的名单一比对,意外的发现父子二人正是此行的目标之一,于是便向他们发出了邀请。

林宾日正求告无门,加上黎恺给的确实有些多,所以在给家里去信一封后便跟着船队一起来到了遵义。

虽然来此后军政府给了他一下安置费,但勤俭节约贯了的林宾日一直都没舍得花,就算带着儿子上街长长见识,林宾日也只是买一些书籍笔墨纸砚等。

所以像今日这样的叫卖,林宾日往往都是自动过滤的,但奈何儿子好奇,无奈之下的他也只得跟过去。

“这位小哥,刚才你叫卖的是何物?”林宾日刚一走近,便听到自家儿子好奇的声音。

此时报童周围已经围了十余人,但都只是看个热闹,并没人上前询问。

现在看见林宾日父子上前问了起来,纷纷露出了感兴趣的表情。

也是,这年头,大街上认字的并不是太多,能读过书认识字的,大多一般都是家里条件可以的,也不必辛苦的来大街上挤来挤去。

但是黎汉明为了不至于报社赔的太多,除了派人到乡下免费宣讲外,城里他也派人招募报童开始了叫卖,毕竟如今财政有限,能回本一点是一点。

报童叫卖了半天,却只有围观的人,并没有上前问询的人,本来有些气馁,见终于有人问询了,便连忙热情的招呼道:“回这位先生的话,这叫报纸,是大帅创办和袁老先生亲自主编的,以后军政府相关的政令也会在报纸上发布告知百姓。”

报童回答着,眼光却是看向林宾日。

这些报童大多都是军政府慈幼局收养的孤儿,平时也有专人教导,他们自幼孤苦,所以比一般的孩童要成熟许多,接人待物也有眼色。

面前发问的虽然是小孩,但报童知道,做主的却是身后的大人,所以他只需引起大人的兴致这单便算成了。

果然,听到这儿的林宾日眼睛顿时一亮,连忙问道:“多少钱一份?”

“诚惠,三文钱一份!”报童闻言连忙双手递上一份报纸满面笑容的回道。

百姓会有专门的报社人员前去宣讲,他们用不着购买,这定价主要针对的对象是识字的读书人以及商人。

林宾日闻言看了看有些意动的儿子一眼,万般不舍的从怀里取出三块铜板递了上去后对儿子说道:“少穆,拿着吧!”

“多谢父亲大人。”那叫少穆的少年闻言顿时一喜,连忙接过报纸看了起来。

报童见状笑了笑,从中拿出一枚铜钱递上说道:“这位小哥,大帅说,如果有人能把这上面的主要内容念一遍,便退他一文钱。”

“学生林则徐多谢大帅!”那叫少穆的少年闻言顿时一喜,先是拱手称谢一声后说道:“这有何难?”

说罢,林则徐拿起报纸就准备开始念,岂料报童直接把一枚铜板塞到他手中后说道:“您慢慢念,我得继续去叫卖了。”

报童说完,摇举着手中的报纸就离开了。

林则徐见状连忙叫住他问道:“你就不担心我不念吗?”

“大帅说,读书人应当做人以德为本!做事以诚为先!”报童头也不回的说完后便继续摇举着手中的报纸吆喝走远了:“号外!号外!........”

听到此话,林则徐看着报童远去的背影久久无语。

“这位小哥,劳烦你念给我们听一听呗!”

“是啊,有劳小哥了。”

“..........”

林则徐被吓了一跳,回神过来转头一看,没想到,自己父子竟然围着一堆路人,甚至还有人好心的递上了小板凳。

见这些路人如此热情,林则徐也不好意思就此离开,加上想起拿报纸的时候,自己答应过要把这上面的内容念一遍,于


状态提示:第163章 报纸发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