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玄幻奇幻>抗战之金属狂潮>第九章 基地建设

“四百小时。”冰冷的声音从孙不易的手腕上传出来,答案让孙不易听得心里发凉。

四百小时!半个月过去啦?这基地简直整个就是一个天坑啊!没了传送门,自己要啥没啥,等鬼子来了大家还不全他妈玩完?

等等!不对啊!好像刚才那个坑爹的家伙说的是,‘关闭传送门单向传输功能!’单向?

“你刚才说的单向传输是什么意思?”孙不易咬牙切齿的问道。心里则暗暗发誓,如果这次还不能得到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答案,等自己回到基地时,第一件事就是拔掉这个夯货的电源插头!

“不能从地球向月球传输生命体,但可以从月球向地球传输武器装备、弹药补给以及克隆士兵。”

天籁之音!这个回答让孙不易听完,简直感觉就像在三伏天里喝下一碗冰镇酸梅汤一般的清爽。

只要两天以后的支援别泡汤,别的什么都好说。

“基地里在建的那三处设施现在进展如何?”既然暂时回不去,孙不易最关心的就是从基地传送过来的支援了。而想要得到支援,第一步自然就是先要把基地的建设搞好。

“核子发电站,目前状态,建设中,剩余时间30小时!”

“采矿场,目前状态,建设中,剩余时间110小时!”

“兵站,建设完毕。此后每一小时,基地兵站将生产一名克隆士兵极其配套装备!”

竟然一小时才能生产一名克隆士兵?孙不易的情绪一下子又被击落到谷底。

暗自盘算了一下,从现在到一九三七年的八月十三ri,淞沪会战开始,只剩下四十三天的时间。

也就是说,在这段时间里,自己最多只能生产出一千名左右的克隆士兵。

再加上每隔十天一次的支援,大概还可以再凑出五百名克隆士兵。两项相加共计一千五百名克隆士兵。

勉勉强强也就能凑出一个团的兵力。实在是捉襟见肘啊!

如果自己没记错的话,在即将开始的这场八·一三淞沪会战当中,ri军将投入九个完整的师团又两个旅团,其总兵力至少也应该达到三十万人以上。

而中**队也将投入来自全国各地的七十五个师又九个旅,总兵力几乎是ri军的两倍有余,达到七十五万人左右。

中ri双方上百万的部队将在淞沪地区展开一场殊死搏斗。一方装备jing良却狼子野心,嗜杀成xing;另一方虽装备简陋却保家卫国,视死如归!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战役里,自己应该为国家民族做些什么?自己又能够为国家民族做些什么呢?

“指挥官,是否需要指定基地兵站生产士兵时所配备的单兵随身装备及武器?”手腕上传来的声音打断了孙不易的思绪。

武器装备?对!既然自己的兵力少,那就先在装备上下力气做文章!

“由指挥官指定!”孙不易毫不犹豫的做出了选择。

瞬间,上次那块大型的三维立体模板再次出现在孙不易面前,不过这次显示的不是基地建筑,而是各种单兵装备和武器。

首先是军服,孙不易发现模板中的军服只有一种,制式的德军极强,自然直接选定。

钢盔不用说,m35型陆军钢盔,德军的标志。只是孙不易将原本刻在钢盔侧面的鹰徽换成了自己在游戏中的骷髅闪电标志。

手榴弹自然也是选择了m24型长柄手榴弹。

至于迷彩雨衣、防水地图袋、防毒面具金属桶、单兵水壶、黑se作战靴之类的辅助用品,也是全部照搬德军制式装备,没有任何改动。

反正在淞沪会战中先期到达的八十七、八十八师除了没有迷彩野战服和作战靴,大致上也是如此穿戴,不至于引发什么误会。

支援火力更不用说,还有比号称‘希特勒的电锯’的42机枪更合适的吗?

这款二战中she速最快(1500发分钟),she程最远(2000米),杀伤力最强(中弹者不是死亡就是重伤)的武器,注定将给入侵上海的ri军一个终生难忘的回忆。

至于轻武器的选择,孙不易却是犹豫再三。最后忍痛放弃了德军经典的毛瑟98k,这款在中国仿制后被称为‘中正式’的优秀步枪,转而选择了另外两种制式武器。

孙不易选定的这两款武器,一种就是m1896自动手枪,也就是过去老人们常说的盒子炮。

另一种则是德国在1944年才定型生产的44突击步枪。

知道44突击步枪的人也许并不多,但说起前苏联的ak47突击步枪,恐怕应该就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而44和ak47这两种突击步枪外观一模一样,都是采用弧形弹匣,导气管安装在枪管上方,瞄具较高。

当然,实际上这两种突击步枪的内部构造是完全不同的。ak47是以机匣为基础,前接枪管,后接枪托;而44的核心件是节套,由一整块钢锭铣制而成,节套前面连接枪管,后面接机匣。

所以能上讲远不及ak47。但这是在1937年,对于一款可以一次she出三十发子弹,在50米到400米之间的距离有绝对压制力的轻武器而言,和鬼子的三八大盖相比,44可以说已经算得上是神一般的存在了。

在未来坚守市区的战斗中,防御战用42机枪配合压制,近身战则用m1896自动手枪横扫,孙不易相信没有谁可以在金属构成的风暴中生存下来,天照天神也不行!

“可以通过控制模板查看仓库的情况吗?”孙不易选定完单兵装备之后脑海中突然灵光


状态提示:第九章 基地建设--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