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不是吧君子也防>第341章 御前会议
p>

“流程合理合规难道就没错吗。”

沈希声凛然驳斥:

“况且其中是否有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等事,还尚未可知,有待调查。”

他转头,朝最上首的龙袍老妇人拱手作礼:

“圣人,江州长史欧阳良翰上书,言其中有利益输送,请求朝廷彻查此事,立斩主犯桂州长史蓝长浩,严惩从犯洪州都督朱凌虚、江州刺史王冷然。

“还有涉事失察的数座折冲府高层将领,须还乾坤清明,以安抚北归戍卒,防止事态扩大。”

诸公闻言侧目。

女帝正垂目浏览手上一份奏折,一言不发。

“这位欧阳长史主张未免太极端了些。”

卫思行叹息一声:

“若照他的标准彻查,那岂不是一连串都要有罪下狱,恐怕牢里都装不下吧?

“圣人,臣觉得眼下应该仔细商讨如何处理哗变戍卒一事,而不是精力浪费在问责甩锅,还有马后炮上。

“怎么此前延期决议在夏官通过时,不见人拦,现在反而一个个跳出来抓辫子……”

沈希声冷笑:“若下官没记错,欧阳良翰曾上书坚决反对过延期,也不知道是不是梁王殿下贵人事忙,小小非议入不了耳。”

卫思行原本淡然的脸色变了变,

仅过稍瞬,他目不斜视,保持微笑:

“这不愧是天下公认的守正君子,怎么说都是对的,看来以后大伙都可以别干了,和狄公一样待遇吧,在这殿上再加一把椅子,请他过来坐着,什么事都问他好了,肯定比大伙有用。”

沈希声讥讽点头:“嗯,梁王殿下总算说了句公道话,陛下身前确实有人该挪开没用屁股了。”

卫思行刹那眯眼,卫继嗣忽打断道:

“小王怎么听人说,欧阳良翰与王冷然、蓝长浩私下有隙,曾不欢而散。

“欧阳良翰怕不是因为这个,才事事反对、为难王冷然与蓝长浩。没想到君子也会记仇。”

“难道欧阳良翰不是从始至终就事论事?”

沈希声点了点头:“和魏王殿下说此话之人,确实是以小人之心夺君子之腹。”

大殿内,作为相对中立方的魏真宰、姚公瑜洞若观火,余光悄悄关注着女皇陛下亘古不变的脸色。

不出他们所料,御前会议一开场,卫氏与保离派便争执起来,你一言我一语,争锋相对。

卫氏双王冷嘲热讽,而作为御史出身的沈希声,言语一如既往的犀利反击。

首先,很明显,涉事的蓝长浩、王冷然、朱凌虚三人中,肯定有卫氏的人。

所以卫氏双王要保,狄夫子为首的保离派肯定尽力反对。

至于这场御前会议上到底有没有人真正关心一千五百戍卒的生死,谁知道呢。

那个独自上书、举反对大旗的欧阳良翰可能算一个?

但,其实没人在意。

说真的,狄夫子等保离派会在御前站出、插手这件事,魏真宰、姚公瑜等衣紫卿相们反而感到有些意外。

因为桂州戍卒的哗变,对于朝中的保离派其实并没有太多影响,顶多作为一个攻击卫氏的政治抓手。

只不过哗变是突然发生的,在此之前并没人预料到,所以保离派对她情况不明,

更没有提前布局,没有拿到击中卫氏要害的确切把柄。

没看见夫子话语不多,出声的沈希声大多时间都是援引欧阳良翰提供的抓手吗。

因此政治理性上看,保离派袖手旁观的看戏、讥讽冷嘲最好,

甚至这一千五百哗变戍卒在江南道那边闹出的动静越大越好,任由卫氏与投靠者们做多错多,消耗精力。

不过很显然,有人可能说服了狄夫子,改变了心意。

最可能的,就是那个原本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欧阳良翰……

至于眼下,女皇陛下没有开口前,卫氏、保离派双方正在争夺的,其实说到底就一件事。

那就是定性。

对桂州戍卒哗变北归事件的定性。

定性后,朝廷会采取相应措施,

这定性哪怕只有一个字的偏差,对朝廷后面动作产生的影响也是天壤之别。

所以双方才寸步不让。

“圣人,臣有一惑,甚感奇怪。”

卫继嗣露出疑惑脸色:

“臣若没记错的话,江州长史欧阳良翰职责不涉及军务吧,陛下也从没赐予他任何军事职务,桂州戍卒一事,涉及的桂州、洪州、江州军府皆与他无关。

“不在他的职责范围之内,他怎么有这么多与三州军府反应之事相左的消息?

“圣人,难不成咱们不去听取正主的言论,而去偏信不相干之人的话语?

“桂、洪、江三洲长官与军府将领统一上言,哗变戍卒之中疑有奸人蛊惑造反,应当重视!”

“欧阳良翰乃江州长史,身处相关涉事之州,且本就有上书检举长官的权力,为何不能行使?难道要蒙蔽圣听?”

“沈大人与欧阳良翰倒是管的真宽。”

沈希声不理,转身恭敬行礼:

“圣人,试问,这群北归戍卒若是真的谋反,岂会行军如此之慢?且哗变当日为何不攻打临近触不及防的桂州府城,而是直接北归?

“而且北归路上,暂未听闻他们攻占州县,搜刮府库,更没有劫掠船只,加速北上,一路上几乎秋毫无犯。

“恕臣孤陋愚昧,纵观青史也未见过这般造反的军队。

“这不是归乡心切是什么,想必领头将士们此刻定然后


状态提示:第341章 御前会议--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