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就是我接下来要主持建设的工程项目的雏形。”蓝诺03381解释道,他就是面壁者的继任者,出于对蓝诺的尊重,他的“遗嘱”得到了很好的执行。
他的第一个克隆体,就继承了他原本的职位和一些权利,而事实证明,就如同他走之前所说的那样。克隆体和本体之间拥有着几乎完全相同的能力。在继承了位置之后,没有让任何人失望,成功的引领着人类,继续着科技爆炸。
“能否详细的陈述一下项目的内容,木星和土星轨道之间的飞船高速公路还在建设过程中,我们的殖民飞船也是刚刚才到达木星,许多的加速环都是飞船就地改造而成的,想要继续进行深空建设,以我们现在的宇航资源恐怕很难做到。”约书亚已经开始有些头疼太阳系防御建设的巨大资源消耗了。
“这是个长期计划,并不需要着急,木星的轨道加速器,其实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发,环形的轨道加速器还是要比直线的加速器更加实惠的,每一个加速环都可以给飞船提供多次加速,这使得我们可以建设数量更少的加速环,实现更高速度的加速效果。
而这种加速轨道,为什么一定要沿着行星排列呢?
就没有人考虑过,这种加速轨道是可以以恒星为圆心进行排列吗?
在木星上的环形加速轨道已经给了我们提示,在这样的轨道上,加速的速度是有上限的,环绕的速度越快所需要承受的加速度也就越大。
因此我们画的圈越大,加速的上限也就越高,相应的我们可以将更多的能量用来对飞船进行加速,而不是用来校正他的飞行轨迹,以维持飞行的轨迹是环形。
而以太阳作为圆心的加速轨道,轨道半径比起以行星为核心的轨道,要大了太多,几乎不是一个数量级上的,在这样的轨道上进行加速,速度的上限也要比我们现在的上限高的,甚至加速完毕之后可以直接实现星际之间的旅行。
这样的加速轨道我认为是有必要存在的,考虑到目前我们的生产力还比较有限,可以,先建设地球轨道内圈的加速轨道,只需要在地球的拉格朗日点,建立空间站,然后在空间站中完成加速环的建设,再将他用很少的动力发射出去,它就可以在地球的内轨道运行了,因为他的角速度要比地球更快,所以自然可以一点点超越地球。
这样只要保证我们每一个加速圆环制造并释放的时间间隔相同,每一个加速圆环之间的距离也就几乎相等,甚至不需要我们耗费多少资源,去调整他们在太空中的位置。
这是目前为止,环恒星加速轨道最为廉价的建设方式,未来依托着这些加速环建立起小型的空间站后,我们还可以依托这条太空高速公路,建设环日加速器,目前我们还没有在赛跑之中赢过三体人,但在获得胜利之后,这样的加速器毫无疑问是有必要存在的。”
经过一定程度的论证之后,行星防御理事会发现这的确是一个相当具备可行性的计划,甚至于,实施的难度比起建立木星与土星轨道之间的加速轨道,还要更低一些。
毕竟离人类的真正工业基地地球更近,不论是生产加速环还是将加速环运送到对应的轨道之上,难度都要更低的多。
特别是在有大量太空电梯陆续建成之后,从地面向太空中输送物资变得越来越容易,甚至于根本不需要特意的将加速环发射到对应的位置,只需要等待地球的公转到达对应的位置,然后释放加速环就可以了,工程难度可以说是非常之低。
而一旦建成之后,加速的极限将高到一个不可思议的程度,而且如果能将它改造成环日轨道加速器的话,对高能粒子加速的成本也将降低到白菜价。
之前就已经提到过了。环形轨道的半径越小,加速过程中就需要付出更多的能量,来约束被加速物体的轨道,让他们在环形轨道中运行。
如果说加速飞船,付出的纠正轨道的能量,只是小部分的话,加速高能粒子则是绝大部分的能源都用来维持对环形轨道的约束了。
要不然的话只是将几个微观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再怎么消耗能量也不至于让可控核聚变技术出现之前的一整个城市都停电。这里面大部分的能量都消耗在了约束高能粒子的轨道上面。
而当这个环形轨道越来越大,所需要消耗在约束轨道上面的能量就越少,如果是环日轨道加速器的话,这部分的能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进行高能粒子对撞的成本也将下降到白菜价。
相比于之前规划并且尝试的直线加速轨道,眼前这种全新的加速方式显然是效率更高,也更加实用的。
“在有了第一次建设成功的经验之后,我们就可以尝试陆续建设更多的类似的环形轨道,越是高轨道的地区,加速的上限就越高,所需要消耗的约束轨道的成本也就越小。
理论上我们还可以通过连续对飞船进行加速,来调整加速环的轨道。”蓝诺在全息投影上给出了一个逆向加速的方案,也就是飞船沿着加速环公转轨道的反方向飞行,每次加速提供的反作用力都会让加速环的线速度增加,带来的就是加速器的轨道缓慢升高。也就实现了通过反向加速飞船,来对轨道高度进行微调。
计划详细程度非常高,让行星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