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战泥淖,是进攻者绝对的噩梦。锋芒毕露的德军在斯大林格勒巷战中遭遇挫折;苏军在柏林血流成河;俄军在格罗兹尼尸横遍野;美国黑鹰在摩加迪沙折翅……
巷战之时,敌我短兵相接、贴身肉搏,残酷性无需多言;由于战斗几乎都是以步兵轻火力突击为主,又都在视距内进行,地形复杂莫测,因此在巷战中,重武器没有用武之地;同样,在巷战中,部队的机动性也将受到严重制约;视野的局限,使得观察、射击、协同非常不便,很多情况下部队的战斗队形会被割裂,只好分散成各个单元独立作战。
而进攻一方在明处,抵御一方躲在暗处,建筑物和瓦砾堆正是藏匿狙击手的好地方,“在别人向你射击前,你根本不知道敌人是谁,子弹来自何处”。谁更熟悉地形街道,谁的技战术水平更高,谁便占有优势。而把擅长野战的日军拖进巷战,并使其遭受重大伤亡,这是有例可循的。
衡阳方先觉,以一万余人死守四十七天,歼敌数倍,被日方称为“中日八年作战中,唯一苦难而值得纪念的攻城之战”。这也是日本战史记载唯一的一次日军伤亡超过守军的战例,可见其抵抗是多么顽强,巷战是何等残酷。连日寇也不得不发出哀叹:这是自进入支那以来遇到的最为顽强有效的抵抗。有这样的军队,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何其难也
为了给日军一个难忘的教训,黄历共召开了三次军事会议,才将施工图纸最后敲定。村外广泛开挖交通沟,长度,五尺;宽深,五尺。部队在里面可以隐蔽的进行机动,在地面却看不到;村里打好通墙,平常都用杂物遮住,院连院,户通户,凭着这些通墙,士兵在村落战斗中便可以通行无阻,隐蔽潜行,掌握主动,打击敌人;地下则多挖地道,并用木板立柱加固支撑,能藏兵,能躲避鬼子的狂轰滥炸,还能通过地道穿插迂回,对攻进村子的日军展开逆袭反击。
为了军事保密,施工全部由军队完成,并且是轮换进行,第三团一千余官兵分班轮做,日夜赶工,村外的工程已经完成了大半,村内的地面建筑粗具规模,只有地道的施工最为耗时。
黄历和区忠赶到奥南村的时候,正是中午吃饭的时候,但就连这短短的时间,也采取了轮换法,一分一秒也没有耽误。
“起立,敬礼”值日军官一声高喊,饭堂内的官兵刷地站起,向着迈步而进的黄历端正敬礼。
黄历立正还礼,然后才伸出双手向下按了按,笑着说道:“大家继续吃饭,我是来蹭吃的,你们不用管我。”
饭堂内爆发出一阵轻笑,官兵们纷纷坐下,继续开饭,但明显少了刚才的谈笑,速度也放慢了下来。
一个指挥官是否能得到士兵的真心尊重,与士兵们同甘共苦是一方面,军事才能也是必不可少。从建军开始,黄历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到了军事上,军校教材、训练大纲、士兵操典……全是出于他的手中,也是这些年逐步的经验积累;训练中虽然他已经很少亲自指点,但教官都曾是他的手下,都是他直接或间接教导出来,对他的敬仰和崇拜自不必说。这些教官还把这些经常灌输给士兵,动不动便说“军长当年怎么怎么样,如何身经百战而毫发无伤”诸如此类;再加上自由党的吹捧和接连的几场胜利,更使黄历头上的光环愈发闪光。
混着木薯的白米饭,炒空心菜,腌黄瓜,还有一小段蛇肉,嗯,伙食还算不错。黄历自己去打来饭菜,有人给他让开了座位,他坐下来大口吃了起来,边吃还轻轻点头,说道:“嗯,这蛇肉烤得不错,香。”
“军长有口福啊,今天挖洞掏了个蛇窝,噼哩啪嚓,打死了一堆蛇,大家都能沾点荤腥。”三团团长詹长生是跟着黄历的老人儿,从北平到胶东,又到南洋,也算是身经百战,和黄历也不拘束,笑嘻嘻地说道。
黄历停止咀嚼,关心地提醒道:“让战士们小心点,可别让毒蛇给咬着。”
“已经反复让大家注意了。”詹长生回答道:“军长,现在的工程进度并不是很理想,天气太热了,干上一个小时便汗流浃背,气喘如牛。”
黄历沉吟了一下,说道:“我再调一个营过来,你们就加紧挖地道,其它工作由他们来完成。挖地道的时候要勘测好方向和深度,最好能多点对进,最后碰头。多烧些淡盐水,勤换班,不要使士兵过于疲劳。”
“我们干的活儿,我们熟悉,以后守这个村子的任务就交给我们吧”詹长生眨了眨眼睛,很期盼地望着黄历。
“可以考虑。”黄历微微一笑,又补充了一句,“当然,还要看演练的结果,光熟悉地形建筑,这只是一方面。”
“那没问题,我带出来的兵,您还不放心吗?”詹道,眼睛四下一扫,用手一指斜对面的年轻军官,说道:“他,以前是干什么的,牙科医生啊,来了也就半年,不照样被我训练成合格的战士,已经升为副连长了。”
黄历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个年轻军官,含笑点了点头,问道:“很年轻啊,二十几呀?”
年轻军官起立,站得溜直,敬礼答道:“上尉郭益南,北婆罗洲人士,今年二十一岁。”
“坐下,坐下。”黄历和蔼地说道:“现在不是训练,也不是作战,随便一些。”
“是”郭益南坐下来,腰板还是挺得很直,目光中透出钦慕的神情。
“北婆罗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