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国势>第128章 土崩瓦解

第128章 土崩瓦解

几乎每时每刻都有士兵死去,那种垂死的哀嚎与挣扎的痛苦使得活着的人个个不寒而栗,甚至于认为在第一时间死去反倒成为解脱。在阵地中央的伤员区,不时传出各种各样的枪声,那往往是忍受不了的伤员通过子弹给自己一个痛快,更多的伤员则是连自杀的力气也没有了,只能用眼神哀求着卫生兵给自己一个解决。令人感到无比讽刺的是,原本应该是承担救死扶伤任务的卫生兵在赫然间变成了日军中杀人最多的那一小撮,只是,倒在他们刀下的全部是自己人罢了。在哀鸿遍野的困境中,也有部分精神崩溃的士兵选择了自裁,因为,漫步在这样一个活生生的地狱中,他们已看不到任何活下去的必要。每天的太阳升起来后,卫生兵们都要去看看那些横七竖八躺着的伤员是否还活着,如果已断了气,那么需要快速地处理。否则,以当下的这种天气,尸体很快会发生腐烂并传播瘟疫。

在国防军前线侦察部队的望远镜中,日军阵地每天在清晨时分都能看到升起的黑烟,鼻子尖的人似乎还能闻到这种黑烟中的刺鼻味道。一开始大家不明白为什么鬼子要折腾出这种花样,这不是明摆着给国防军指示轰击目标么?后来年长的连长来了,他见过世面,透过望远镜看了又看,最后才告诉旁边的人:“那股黑烟不是别的,只怕是小鬼子在火化尸体呢?你们闻到的味道,多半也是烧死人才有的味道……”此言一出,几个新兵蛋子将早饭吐了个精光,着实令人恶心了点。对日军的举动,国防军出人意料的予以了“理解”和“宽容”,每天清晨时分对黑烟腾起的地方是不炮击的,长官们特地命令:“不要干扰鬼子烧尸体。最好烧个干净,不然都埋在土里岂不是把咱们地土地都糟蹋了?再说了,要是鬼子无法处理死人,发生瘟疫岂不是连带着咱们也要倒霉?”大家伙忙不迭地点头领命。

围困10天了,焚烧掉的尸体骨灰已有了厚厚的一堆。在日本特有的神道教文化中,如果没有尸体、没有骨灰,这个人的魂魄也就失去了依托的领域,变成了孤魂野鬼。弃某人的尸体或骨灰于不顾。不仅是对死者极大的侮辱,更有可能受到死者魂魄地纠缠。因此,每天清晨,包围圈中的日军军官都要聚集起来为死者送行,在一片肃杀的气氛中,注视着那些在10天前还活蹦乱跳的士兵在黑烟中化为灰烬。每个士兵的骨灰都被收集起来,交由他们同乡的士兵保管,以备回国后奉还给他的家人。

士兵秋田一男在“送行”的队伍中静静地矗立着。他没有听见在人群中央地长官那满口的胡言乱语,什么“杀身成仁”、什么“七生报国”,在他听来越来越像骗人的鬼话,他只知道,东京的靖国神社中又要多一个屈死的冤魂。跟他一起出来地5个同乡已陆陆续续地死了4个。他身上为数不多的口袋全部装满了战死者的骨灰。他怔怔的矗立在那里,肚子里传来地阵阵饥饿感迫使他不得不花更多的心力稳住脚步以防止栽倒,饿得头晕眼花的脑袋面前反复出现了幻影,已死去的同伴一个个在他面前出现、晃动。他记起了出国前和同乡的对话:“山下君。这次出国打仗你为什么要带这么多的口袋?”对方不无得色地告诉他:“这你就不懂了吧?我有个外地的叔叔,参加过20年前的日清之战,据说大大发了财。他告诉我,如果去支那,一定要多带口袋,到时候缴获地东西会多得你装不下……”

“原来是这样,受教了……”没有想到,这么多口袋没有用到别处。却成为自己的归宿。秋田一边感慨,一边在心中默默叹息,“但愿,但愿,我还能回到故乡吧……”,发财梦却如此这般的烟消云散了。

只是,从下午1时许发起的总攻命令让秋田回乡的愿望也变成了泡影。伴随着三发红色信号弹的升起和猛烈的炮击,国防军的总攻开始了。各种各样口径地炮弹。在早已标定地射击诸元指引下。像长了眼睛一般的飞过去。白天进攻,对于进攻隐蔽性地掩饰并不利。但对于观察炮击结果,协调部队动作却相当有利。在连续接受几天的大规模补给后,国防军的炮群也终于拥有了足够的弹药可以率先开路。密密麻麻的炮火如同耕田似的,一层层、一寸寸翻动鬼子的藏身之处,各种各样的枪支零件、断肢残臂在气浪中飞上天空再重重摔落,就连颇有分量的火炮也时不时在黑烟中被掀上空中。

面对国防军突如其来的发难,日军完全蒙了,这几乎是陷入被包围状态以来最猛烈的攻势。很多士兵本能地想进行抵抗或进行隐蔽,可是那排山倒海、密不透风的炮弹群却不给他们这个机会,他们踉踉跄跄、因为饥饿而步子不稳的身体也不给他们这个机会。除了极小部分一直在战壕坚守的幸运儿外,大量暴露在空地上的日军士兵遭到了弹片无情的杀伤。

令人窒息的弹幕刚刚延伸,日军阵地前就响起来了排山倒海的进攻声。“冲啊!”、“杀光小鬼子!”的呼声在隆隆的炮声中显得分外清晰,国防军士兵在战车掩护下,以猛虎下山的势头开始了冲击。精心准备了10天,养精蓄锐了10天,到了这最后的关头,没有理由不拿出真本事,更何况对面的鬼子早已是惊弓之鸟了呢?

没有成组织的应对系统,甚至于没有像样的还击。鬼子的炮火虽然开始零零落落地还击,但这种稀疏的密度犹如玩笑


状态提示:第128章 土崩瓦解--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