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国势>第048章 达成协议

在日本内部进行激烈争吵的同时,奉天方面亦有着极为热烈的政治活动----国会情愿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自从1905年清廷下达预备立宪的诏书后,各地便掀起了立宪活动的浪潮,东三省虽然位置较为偏僻,但亦有波及。到了1907年8月,梁启超和蒋智由在东京建立政闻社,以图*发动和组织一定社会力量来胁迫清政府认真准备实行立宪政治。政闻社自成立伊始便组织了数次请愿活动,上书要求开国会、实行立宪,并企图打入朝廷内部延揽大权。虽然清廷很快就以“过激举动”为由下令查禁了政闻社,但国内与政闻社性质相似的许多团体仍在为倡议立宪四处活动,且这些团体的首脑往往颇有背景,清政府不得不有所迁就。

为了合理“收编”这类政治团体,当年9月清廷便谕令各省模仿西方议会形式设立谘议局,作为“采取舆论之所”,“惮其指陈通省利弊,筹计地方治安”。年底时奉天谘议局成立,不久又由官办改为绅办,吉林与黑龙江两省亦紧随其后。到铁矿与铁路两场谈判开始时,奉天已完成了省谘议局和府州县议会的成立和选举工作。

当然,这不是民主政治的开始----议员名义上由府州县各级选民选举,实际上由于选民占总人口的1还不到,等于是由地方官指定,议会根据有关章程规定,选举议长,定期开会,为地方兴利除弊。由于当时并没有确切的人口统计,清政府以漕粮数等相应折算,奉天省50名,吉、黑都是30名,在全国范围内看来是属于比较少的。

虽然奉天省人数不多。但由于徐世昌的手段和开明,有关政治冲击在东北各省虽然不像内地那样轰轰烈烈,但效果并不差,“大凡预备立宪的政体全都布置得极为周密”。他所主持的官制改革是清末地方政体改革为数不多的成功者之一,大家为其鼓舞,也没有太过激的行为。考虑到近年来的影响。沈麒昌、禹子谟、禹子骧、黄炎培、陈茂德几个都被指定成为代表,本来柳亚子很感兴趣,但他来奉天时间不长,又忙于筹办《奉天时报》地出版,结果就没能当成。秦时竹、葛洪义等不是官吏就是军警,是没有资格当选的。

没资格当选不等于没影响力,由于秦、禹二人奉命交涉修铁路事宜,当即成为议员们较为关心的话题。不断有人前来打听消息。在谘议局中,以沈麒昌为首的辽阳派虽然不同于勋旧出身的盛京派,但因为东北从来就不以科举见长,朝中退下来的官员亦少,因此辽阳派为主地商绅占据了谘议局的主流。这些议员一方面从政治角度关心谈判进展,另一方面又从经济角度关心谈判进展,形成了极为热烈的双重炙烤。

秦、禹两人一时间无法招架。只能以“事关机密”为由绝口不提,当然禹子谟在谘议局里是拍了胸脯表态“绝不卖国”的。

“军方以为,铁路守备队必不可少,可以有效监视俄国和支那动态,万一有事可直接出动维持秩序。筑路可以,但要求按南满铁路的方式操作,即同时拥有附属地和驻兵权。”儿玉源太郎是“武治派”的主要代表,在有关铁路修筑谈判案中持有较为强硬的立场。

“问题在于本来美国方面已同意向支那提供贷款,由于其一贯标榜门户开放,尊重中国主权。如果我们逼人太甚,会适得其反,造成这条路修不成,这对帝国利益是很大的损失。现在不同于日、俄战争时期,英、美对帝国在满洲地势力已比较反感,不应过分刺激他们。”后藤新平对此持有较为温和的态度。

“那也应该坚持中日合办,由帝国控制实际上的经营。”

“儿玉君,支那目前兴起了收回利权的运动----吉长路刚刚露出合办的意思就招来一片反对声,而在支那南方,反对声音尤为强大了。在此情景下。帝国不适宜直接作为支那的靶子出现。”

“成为靶子又怎么样?大日本皇军战无不胜,支那人不是我们的对手,如果他们敢反抗,那就意味着第二次日清战争,我将率部队打到北京去。”

“很多事情不是光凭武力就可以解决地。三年前中国的抵制美货给美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使得帝国的商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现在为了挽回颓势。美国努力在营造宽松气氛,我们如果坚持过于强硬的态度。会面临与美国当时一样的局面,这对帝国在支那商业的扩展是极为不利的。”

“如果不派兵,怎么保护侨民安全和利益?而且不以路权为抵押,怎么确保贷款的如期归还?”

“儿玉君,据我掌握地情报,奉天方面最近几年设立的产业如辽阳公司、三电公司、文明公司等,表面上看是由不同的人在管理,但他们真实的总后台其实是奉天巡防营统领秦时竹,这个人你应该比我更熟悉。”

“嗯,听说过。”

“此人早在日、俄战争时期就和皇军合作过,特高课的小林君曾有过较高评价,相信他能保护侨民的利益。万一真的出现问题,军方也有借口出兵干涉,到时候就名正言顺。至于抵押……”后藤嘿嘿一笑,“那就涉及到鞍山铁矿的合作,辽阳实业希望以这方面的合作换取铁路的修筑。换而言之,如果拒绝铁路修筑,非但与铁路有关地利益要受损,而且铁矿的权益亦无法获得。”

“这个嘛……”儿玉若有所思。

到了8月间,经过多次讨价还价,奉天终于和日本方面达成了最后协约,修筑


状态提示:第048章 达成协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