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扼元>第七百四十六章 风云(中)

天津府。

新修建的一处园林内,酒宴正酣。

耶律楚材一手执笔,一手握着酒盏。偶尔喝两口,然后往纸上涂抹几句。不过,他的诗才不佳,临场苦思许久,只得两句。什么“弦索词章且助欢,羡渠临老得安闲”,落在行家眼里,未免粗糙率易。

参加酒宴的文人不少,坐在客席首位的,乃是南朝权臣史弥远的特使宣缯。

此时不少人请宣缯评价下耶律楚材的诗作,宣缯打着哈哈,连道:“自然是好的!”

他们所处的这座园林是上个月新落成的,设宴的水榭地势甚高,紧靠着御河,可以俯瞰天津府西部的大片区域。这园林属于整个天津府营建的一部分,或许是为了让大宋的使者宣缯感到亲切,工程最后一部分做了许多紧急的调整,以使样式更符合南朝士大夫的审美。

园林正门以内,是鹅卵石铺就、曲折蜿蜒的小路,路旁有奇花异石,其中有两件姿态嶙峋,据说是从中都御苑里移来的罕见精品。花石之间,有清溪潺潺,有绿树婀娜,偶尔可见回廊水榭掩映在花木丛中。

抵达天津府之后,宣缯首先拜会了中都朝廷的忠臣耶律楚材,向耶律楚材表达了希望定海军出兵牵制开封朝廷的意思。耶律楚材并没有明着答应,也没反对,他只道,周国公正在山东海州巡视,两家恰好错过了;所以,须得等待周国公折返,才能决定。

宣缯便在天津安顿下来,起初几日,他很是焦虑,每天都询问郭宁的行踪,后来却慢慢放下了心。

一来,因为宣缯在此,耶律楚材将自己办公的驻所挪到了天津府,时不时地邀请宣缯参加宴会,待之十分客气优容。

上百年来,金人对宋国使者都傲然凌视,哪怕现在大金两分,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也很难改变。但耶律楚材和他身边亲信们,却丝毫都没有这种态度,他们对宣缯的殷勤,简直让人受宠若惊。

另一方面,宣缯提出,想要离开馆舍,出外走走逛逛,散散心。耶律楚材也同意了。

宣缯是谙熟实务的官员,很有眼力。史弥远让他来北方,本就怀着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意思。他一旦出外,虽然允许他走动的区域限于天津府的码头和馆舍周边数里,仍被他看到了许多东西。

他看到在潞水两岸地势低洼的盐碱地上,有数里方广的台基正被建造出来,有大片石料被搬运来铺设成甬道。巨大的平台上,有高大的殿堂楼宇,又有整齐划一的连绵房舍和宣缯虽看不明白,却一定功能规划明确的各种建筑。

只远远眺望这规格,便知周国公为了修筑自家霸府,追求尽善尽美,考虑得很周全。

虽说没法靠近去仔细探看,但粗略估计,恐怕整个工程较之于海陵王修建中都大兴府、恢复南京开封府都差不多了。

海陵王的时候,大金也算强盛一时,疆域广阔,更凭借武力尽情搜刮黎民百姓,这才能修筑起那些雄伟壮阔的大城。郭宁的力量,郭宁的根基,较之于海陵王如何?

怀着这样的想法,宣缯此后数日格外注意定海军的诸多兴造,果然又被他陆续发现许多处颇具规模的工地,更有数量巨大的民伕在其间施工。

史相召集亲信们密议时,好几人都觉得新任淮东制置使的贾涉与商贾们关系密切,有助于大宋了解中都朝廷的内情。贾涉也时常回报说,那郭宁雄心勃勃,在天津府开设军校,编练水军,以至于收支上头十分依赖海上贸易。

现在看来,郭宁办的事情岂止军校和水军?

一个刚控制金国半壁江山,屁股还没坐稳的政权,光在一个荒僻海口就投入那么多的人力物力;而这半壁江山又是被凶悍的黑鞑反复摧残过的,能榨出多少油水?

经常陪同宣缯出游的杨诚之对此颇有些骄傲,经常向宣缯解释说,这是港口,这是船厂,这是军堡,那是工坊,那是学校,那是桥梁,到处都是百年的大计。

百年大计?不是笑话么?

嬴政修建长城,隋炀帝挖掘运河,都以为是百年大计,结果呢?

如果说得过份点,当年大金的世宗、章宗皇帝耗费无数民力修建所谓北疆界壕,那也是百年大计。如今界壕安在?驻守界壕的数十万大军又在哪里呢?

对这种做法,宣缯实在不赞同。但这对大宋来说,却是非常有利的。

之后数次游玩时,宣缯旁敲侧击的询问了多名陪同的官吏和文人。他们先是顾左右而言他,后来却不过情面,分别遮遮掩掩地说了几句。

原来周国公郭宁起于草莽,性子急,无论办什么事都雷厉风行,对下属也立求一事一报,立竿见影,所以他的定海军政权才崛起如此神速。

但他掌控中都朝廷以后,依旧是这般作派,想到什么,就要做成什么,全然不懂得治大国若烹小鲜的道理,所以政务上头负责的群臣经常焦头烂额,至于财计维持,更是艰难异常。

这样一来,宣缯就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判断。

去年开封那边传来消息,说中都粮秣物资急缺,那是真的。史相一度授意阻断向北方的粮食走私,也确确实实给中度朝廷带来了绝大的麻烦。

自那以后的一年里,金国的中都朝廷就一直在刻意经营与大宋的关系,试图用各种方式与大宋达成暗地里的合作。他们谋求宋国的铜钱,谋求宋国的粮食,为此还不惜私下拉拢大宋的官员,组建专门用于海上贸易的商行。


状态提示:第七百四十六章 风云(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