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仙侠修真>好莱坞的魔法师>17半年实习期

春季档不只《奥罗拉之死》一匹黑马,二月底上映的《耶稣受难记》更是黑马中的黑马。明明题材如此冷僻,内容也严肃得让人头疼,可是票房却一路上飙,整个春季档就它与《奥罗拉之死》争夺票房冠军了。

对此,李约不太理解信众们的想法,但她了解宗教的力量,所以鲍尔给她打电话的时候,她甚至还安慰了有些愤懑的鲍尔两句。

其实,《奥罗拉之死》票房过亿时,已经达到了福克斯探照灯的预期,只是人心总是不足,哪怕《耶稣受难记》和《奥罗拉之死》的观众并不相同,只要对方有竞争力,就让他们产生被抢食了的感觉。

当然,鲍尔给她打电话,抱怨只是顺嘴的事,主要还要提醒李约,因为票房火爆,《奥罗拉之死》剧组又多了几份访谈节目的意向。可惜,李约现在这点光亮,还不入《奥普拉脱口秀》的眼,不然,她现在人在芝加哥,确实很方便。所以,李约只好把自己的情况说了,她不会离开剧组,而且,票房已经过了□期,算不上合约上的所谓宣传了。如果西尔维娅和剧组其它人愿意的话,请鲍尔帮忙安排一下,李约自己就不去了。

“我说,乔安娜,你是不是应该给我发个经纪人薪水?”事情谈妥之后,鲍尔忍不住开了一句玩笑。

李约一愣,跟着笑起来:“费心费心,下次请你喝酒。”

“你请我喝酒?”鲍尔的声调一下提高:“那我岂不是还要等两年?!乔安娜,你太不厚道啦。”

这时,李约才想起来,自己还未成年呢,也哈哈笑起来:“请你吃普罗维登斯,呵,你不是一直想去吗?”

“说定了!”

“定了!等我九月回来。”

“哦,狡猾的女孩,现在才三月。一顿饭竟然要我等六个月!我一生才有几个六个月啊!”

“值得期待,不是吗?”

两人说笑了一会,挂了电话。李约在想,等自己拍完下一部电影,自己也许应该找个经纪人了。总让人找到发行公司去,不是个事。现在,先这样吧,学生是第一要事。

今年拍的《蝙蝠侠》是其系列的第六部,前几部李约都看过,并不怎么喜欢,剧情俗套到令人发指,苦大仇深的热血英雄加美女的模式,腻歪死了,只能是一遍一遍地骗观众钱而已。不过,这部命名为《蝙蝠侠·侠影之迷》的系列片,却让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拍出了点不一样的感觉。虽然依旧是超级英雄模式,但这个年轻的导演似乎更注重人物的塑造,压抑黑暗的歌特范,摸索着想与系列之前的电影区别开来。

李约看得很过瘾,很有趣。

此时的诺兰太年轻了,才34岁,对于一个导演来说,正是又有年轻的激情,又有成熟的想法的年纪。在片耻严肃,说话很有权威,但脾气并不暴躁,一头金发,认真的表情让他看上去甚至称得上是个帅哥。

李约这种小城需要做的事并不多,经常偷摸走到他身后的远处,给自己加了超常视力与听觉的辅助魔法,天天偷师。

拍摄手法,与演员沟通的方法,对镜头的要求,如何对剧本细节取舍等等等等,导演的实践场景与李约在书本上看来的知识一一对映地理解,收获出乎意料地多而庞杂,让李约一个小本子都记不下。

而且,制片人正是诺兰的妻子爱玛·托马斯。这种家庭作坊式的合作方式,正适合李约。爱玛给了丈夫最大的自由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导演与制片,在这个剧组相当于一个人。所以,李约要学习的对象,除了诺兰之外,还多了一个爱玛。

不过,爱玛的工作太琐碎太麻烦,财务计划的推行,处理各种商业方面的事务还要监督计划的执行度,李约觉得自己如果要拍第二部片是个真人电影的话,应该会找个可信的执行制作去进行这些协调与调度的工作,给导演一个没有后顾之忧的工作环境。

想要对整个电影流程全面掌握的话,不是不行,但更适合小投资的野台子,就象之前拍摄《奥罗拉》一样。一旦要拍摄投资上千万上亿的正式电影,还想这么做的话,那就是纯粹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诺兰神秘感十足的剧本设置与特有的非线性讲述故事的导演手法,给李约带来了很多灵感。从芝加哥到伦敦,李约一路跟着剧组奔波,间隙中,她边写边修地写下了她第二部电影的大纲。

不知是不是李约隐瞒得够好,虽然她在剧组里混得很好,跟谁都能说两句,连摄影大哥大瓦雷·菲斯特都能指点她两句,但谁都没发现她是还在公映的大卖影片《奥罗拉之死》的导演。或者不如说是,根本从未往那方面想。这让介绍她来的奥德斯基也觉得神奇有趣。

五月初,连映13周的《奥罗拉之死》终于在北美下画,遗憾的是,北美总票房终于还是没有突破2亿,1亿9千三百万,这也和放映后期影缩院线有关。

不过,让福克斯探照灯大出意料的是,海外票房竟然比北美总票房还要高!李约天天闷在《蝙蝠侠》的剧组里,自然不知道她被国内八卦人士人肉成透明了,

《奥罗拉之死》被引进国内没受什么刁难,主要是思想很正面光明,画面也没有任何“不良”,也许还走了点关系,总之《奥罗拉之死》走进了国内影院。

在亚洲的宣传重点,自然放在她这个年轻的华裔导演,和得到圣丹斯电影节的摄影师十五岁的汉克·李身上。噱头足够,


状态提示:17半年实习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