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大周守藏史>第175章 楚红

第175章楚红

屈原论礼,言语美德,诉说之礼,侃侃而谈。

玄道的熏染下,屈原的礼,上升了一个层次,其目光远望,非此时与其论理的别国正宾所能敌。

原本还在嗤笑楚国得风允便宜的士大夫们纷纷凝眸。

望向四周升腾而起的礼道气息,不由议论纷纷——此子,对礼道讲解,已不弱众人,其已有突破先天之势。

午日轮转,傍晚已至。

屈原依旧立于台上,望向风允时神采奕奕。

“咚”风允敲击一声,屈原又败一人。

同时,黄昏落下,论礼结束。

“屈原…楚之屈氏子,有礼也。”

曾侯感叹。

随后思及那楚国送来的万斤之铜,还有风允代表了长江以南的诸国……

“此番论礼,却是楚国为魁首,其余精彩之说,诸位可评一二。”

曾侯赐下曲谱,屈原礼受,这才挺直腰板,缓步归席。

“楚之屈原,是为舍身之人。”庄周在风允侧,低声道。

风允将手中的鼓递出,归于内侍。

“诸位……”

接下来的宴席间,却是说礼。

不过其说礼,是在觥筹交错之间,。

一时间,整个宴席划分出了诸多圈席,其楚国被隔绝在外。

对这样的场景,沈尹华似乎习以为常。

屈原捏紧手腕。

至于曾侯,此时已经被诸多大国的士大夫们恭维在上,哪来心思照料他们。

“既然不欲趋炎附势,那就不要为此伤神,待食毕,就走吧。”

风允统筹了最后的安排,沈尹华与屈原都没有反驳,此时二人确实都无心去攀附曾国。

……

宴毕,风允与庄周乘一车,归驿传。

“风子,楚国明明是此次礼胜之国,为何也无法改变他国对楚的看法,不愿结交呢、”

庄周询问。

实际上,对于楚国的看待,其周礼之国中,多是……当面时以楚国为称,平常时以荆楚为名,而贬低时就以蛮夷为贬。

对于楚国的境遇,庄周也能探究,遂有此问。

风允思考,解答道:“趋炎附势,炎为火光,势为风浪,可比之楚国此时之胜,对于那些大国而言,也比不过曾侯的一句话,而对于那些小国来说,也比不过大国的一个点头。”

“小国因为大国没有首肯,怎么敢来接近楚国,而大国没有曾国的言语,怎么会来接近楚国呢?”

“更何况,楚国是在长江以南啊。”

庄周恍然。

又听风允道:“大江大泽,看似深广,纳百川而源远,可潮起潮落,搁浅的往往都是随波逐浪,难辨方向的生灵。”

“咚咚咚……”

“风子,驿传到了。”

马车停下,车门外,昭阳打断风允与庄周交谈之声。

风允颔首。

“走吧。”

下车,风允望向昭阳,疑惑道:“司马也是正宾,方才为何不见司马?”

昭阳神色微顿,冷面不答。

风允见此,招呼庄周,入驿传。

此时道路之间灯火通明,皆是为他们这些士大夫驾车归驿传而准备,他们也不欲在此耽搁。

一路慢行,可见今日屈原与沈尹华都疲倦,纷纷辞别。

芈月芈姝在宴席间都静默无声,只觉压抑,此时出席也不曾恢复。

芈月似有话,但芈姝拉着他离去。

“项燕,你去为这位……宋国小先生安排一处住所,我与风子有事想说。”昭阳出声,那项燕不敢违之。

入室。

昭阳驱避周围。

两人跪坐在矮桌之侧。

“风子,楚国来报,鄂国褒响死于扬粤之手,此事传回周都与褒国……”

“褒国姒,嫁于周王,不过半月,周王甚喜褒姒,此时已让鄂国与周遭国家,共驱扬粤……”

“一日前鄂国迫于周王威压,与扬粤大战,俩王共出……”

“我楚国闻声,长驱边疆之甲,以斗廉将军为帅,奇袭扬粤王城,已经夺下王城守卫,其身后的诸多蛮夷小国也被吞吃……”

昭阳一字不落,将楚国现状一一说出。

当然,这是明面上的情况,即使昭阳不说,这个消息也很快会被诸国之人清楚。

楚国此举,是为尊周王室大义之行!

“不知,周王室如何嘉赏楚国?”风允深吸一气。

他也有所预料,楚会找机会奇袭,只是不想,周王室会有此令。

褒姒……

命运依旧,一切都在向那战火纷飞的时代,而往。

昭阳言语一滞,其起身,行礼道:“风子,此番您与屈原在曾国为楚谋夺大礼乐之盛,加之大战奇袭之胜。”

“余将为风子请示,让风子能归自由之身。”

自由之身?

风允已无禺强之封印,何须楚国来还自由之身呢。

不过是有始有终,欲记《列国·楚》,所以还留在楚罢了。

“风子需答应一个条件。”

条件。

风允倒是好奇:“且说来听听?”

昭阳不敢去看风允,只是按照楚君之令,冷声而答:“风子起誓,不可说出褒响之死。”

“哈哈…”风允一乐。

“不然,莫不是楚君要杀我?”

“不敢。”昭阳一礼而拜。

“不管风子答应与否,昭阳都会继续看守风子,以至楚国拿下扬粤。”

“到时,余必亲自躬身为马,驮风子离开楚国。”

昭阳说完,低眉而退,打开房门,守在门外。


状态提示:第175章 楚红--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