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水浒终结者>第397章 开封外城破

三月初五,七万大军会合,于开封城西三里处扎营。/p

东南北三面,皆为河水冲刷,此时洪水退却,泥沙淤积,满地狼藉。/p

安营扎寨不能,行动也无法,只能去西边。/p

树立营帐时,不断有士卒抬头,看向东边。/p

莫说军兵,便是方天定,也不时把目光飘过去。/p

城墙高耸六丈,前后连绵不绝,左右视野不及。/p

非常震撼。/p

作为赵宋都城,当今第一大城,其巍峨壮丽,实在难以用言语描述。/p

世人皆赞清明上河图,然而此图,也不过只能描述开封繁华之百一罢了。/p

“直娘贼!”縻貹叹道:“如此大城,我等七万人,能打得进去?”/p

岳飞笑道:“防守稳固,不在城池,而在人心。/p

如今赵宋倒行逆施,民心尽失,军心亦无,莫说七万大军,便是七百,怕是也能打进去。”/p

吉青狞笑道:“不错,待会我便请命为先锋,定要第一个登上城墙。”/p

“同去,同去!!”寇成应和道。/p

这座恢宏的城池,的确让人震撼,然而赵宋所作所为,已然激起了明军的斗志。/p

城墙上,赵鼎望着城外连绵一片的营帐,只觉得忧心忡忡。/p

“方天定怀恨而来,怕是不好打发。”赵鼎道。/p

范琼不以为意,道:“留守何必涨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p

放着四五万大军,六七万民壮,又有坚城,区区明贼何足道哉?”/p

赵鼎看了眼自己的心腹爱将,重新恢复了斗志。/p

范琼还是能打的,不然也不会被赵鼎倚重。/p

范琼自卒伍补官,因镇压河北京东民变立功。/p

因禁军多数南下,他被提拔为京城四壁都巡检使,得赵鼎信重,军权日盛。/p

赵佶西逃后,范琼已经成了开封守军的二号人物。/p

但是,这么厉害的人物,其实不在方天定的记忆里。/p

其实,范琼真不是无名小卒。/p

若历史不变的话,范琼将干出许多大事。/p

靖康之耻时,范琼持剑为金军驱逼徽宗、后妃及宗室出城。/p

建炎初,为御营司都统制,金军迫扬州,他避至寿春,寿春民讥其不战而走,因纵兵入城杀掠。/p

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因与苗傅交通,不肯进兵讨伐,最后以拥兵拥扈之罪被杀。/p

这样的人……只能说赵鼎识人不明啊。/p

不过,赵鼎却不担心范琼投明。/p

以前,军中将领多有异心,赵鼎也是心知肚明。/p

毕竟赵宋已经不行了,愿意陪葬的人不多,有想法很正常。/p

但是宋江的一场大水,不但把百万百姓坑进了水里,还绝了军中大将的退路。/p

以明军的一贯做法,范琼等人除了拼死一战,别无退路。/p

洪水除了坚定将领作战决心,还有好处。/p

第一桩便是三面浸水,只有西城能展开攻势,可以让宋军集中兵力驻守。/p

第二桩还是得益于河水。/p

蔡河、汴河倒灌入城,城中积水颇多,明军入城后,行动受限很大。/p

方天定举着望远镜,仔细扫着城头。/p

城垛、射口、拍杆、床弩等,一应俱全。/p

只是兵丁稀稀疏疏的,并不太多。/p

而且,久惯战阵的方天定,一眼就看出宋兵士气不足。/p

当看到赵鼎一群人时,方天定问道:“那便是赵宋的东京留守赵鼎?”/p

“是!”火云居道:“可以确认,黄河决堤,赵鼎也有参与。”/p

方天定道:“打进城,活捉之,朕要亲自问问,他的良心痛不痛,居然坐视万千黎民百姓沉入水中。”/p

看了城防,方天定下令回营,只待明日攻城。/p

宋军不出城袭扰,一夜无话。/p

第二天,号角连绵,战鼓震天,一队又一队明兵出了营。/p

没有动员,没有训诫,各自按部就班地行动。/p

后勤辎重营以装土江车为掩护,半日填了护城河。/p

不知为何,城头宋军一箭未放,一炮没打,就这样看着明军填壕。/p

比预计快完成填壕,且未损一兵一卒,方天定很得意,当即下令攻城。/p

令旗挥舞中,弩炮上前。/p

轰,时断时续的爆炸响起。/p

宋军开始了反击,只是弩炮稀疏,只炸毁了三五台明军弩炮。/p

准备就绪,五百台弩炮同时发射。/p

轰隆隆,震天价的爆炸,地动山摇,天地失色。/p

内城墙上,赵鼎看着淹没在硝烟里的外城墙,只惊的面如土色,喃喃道:“贼军如此多的利器,如何能挡?”/p

范琼也不敢放大话了,只呆呆地看着。/p

赵佶走之前,把武库搬运一空,就给开封留下了五十台床弩,二十架新式投石机。/p

其数量,不足明军半成。/p

有个卵子用。/p

此时,范琼十分后悔掺合进决堤的行动中去了。/p

只是没后悔药可吃。/p

定了定神,范琼道:“留守,立刻收拢外城墙上军兵器械,准备固守内城墙吧。”/p

赵鼎立刻同意。/p

本来计划就是外城墙上守一波,尽量造成杀伤,然后立刻退守内城。/p

此等情况,也不必要装模作样了,把明军放进来才好。/p

剧烈的爆炸,直直持续了半个钟头。/p

硝烟散去,城头空荡荡,半个鬼影也没。/p


状态提示:第397章 开封外城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