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剔骨匠>8毛骨
这么多东西干嘛?”

冯家双枕着脑袋看书,听见阿华问话,咧着嘴笑笑:“杨梅的老家可是他们省著名的穷乡僻壤,但凡越是偏远的地方,林子里宝贝越多。难得出门一趟我可不想空手而回。”

三天后,冯家双顶着鸡窝头揉着眼睛从列车下来,行李全都挂在了阿华身上。

“家双,你快点,我们抓紧时间到最近的县里,否则晚上没地方睡觉。”阿华身上挂着四五十斤的东西催促冯家双,看得冯家双实在碍眼。

“鬼天气这么大太阳,阿华,我们不能先找地方睡觉晚上再出发吗?”

“这里的人入睡早,等你起床哪里找车进村。你还是入乡随俗吧。”推着冯家双,拦下一辆三轮车,谈妥了价钱两人上了车。

“两位要去的地方路不好走,我只能送你们到村口,里头还得你们自己走进去。”光着膀子皮肤黝黑的小哥淳朴地笑着。

阿华看冯家双将衬衫披在头上抵挡太阳自己窝在车上瞌睡,只能笑着表示不介意:“没关系,只是麻烦小哥了,耽误你一天的生意。”

小哥憨笑:“没事儿,你们出的价钱够我拉两天的行李了,难得遇到这么大方的老板,本来是两天的路程,我今个儿一定把你们送到村口。”说着更为奋力地踩着踏脚板。

果然,在傍晚时分,三轮车已经到了杨家村村口。小哥喘着粗气一边擦汗一边解释:“这里昨天刚下过暴雨,前头发生了泥石流把路给冲毁了,你们进去千万要小心,一脚一脚踩踏实了再走。”

阿华把冯家双从车上拽下来,这家伙打着哈欠精神好了不少,终于天黑到他出来活动的时候了。

“辛苦小哥了。”阿华又给他塞了50元人民币,小伙子推辞不掉,高兴得笑得眼角全是笑纹。

告别了小哥,背起行囊阿华将装着骨盅的背包交给冯家双,对他说:“快点走吧,杨梅家就在前头,你先想想怎么跟她解释她女儿的死因,我觉得弄得不好要闹出点麻烦,农村人迷信又团结,一家出了事其他村人都会来帮衬,冤骨的事情千万别闹大了。”

冯家双拍拍他肩膀:“放心吧,又不是我们害死她的,我们行得正站得直。况且你都准备了十万抚恤金给她老娘,又是送女儿回家又是给钱的,做人做到这份上,济公都自愧不如。”

阿华面色有点发红,这些钱都是冯家双的存款,瞒着他偷偷带出来没想到还是被他发现了。好在冯家双没说啥,默许了阿华的自作主张。他只是郑重地叮咛阿华:“你不准再把骨珠拿下来,听到没有。”

阿华讪讪道:“好好,我发誓不会再犯规了。”

果然像拉车小哥说的,村口的道路已经被泥石流冲坏了,刻着“杨家村”三个字的石碑也倒下横躺在泥浆里。

阿华从背包里拿出两双拖鞋,卷起了裤脚管换上拖鞋,看得冯家双眼皮直抽抽。

“阿华,你不会连牙刷牙膏内衣裤都带了吧。”

阿华一怔,理所当然地说:“当然,出门在外,贴身用品还是自己带的好,外头的不卫生”。

“难怪行李这么重。”冯家双叹息。

“你没资格说我,你带的那堆东西都是铁疙瘩。”

两人手拉着手小心翼翼淌着泥浆过去,最深的地方居然漫到了大腿,走得两人心惊胆战的。

终于到了杨家村的地头,阿华回头看走过来的路,后怕得很。刚才他一脚踩空如果不是冯家双及时勾住他腰间将他拉回来,恐怕他就淹在里头了。到现在腰间都隐隐作痛,惊叹冯家双好大的手劲,托住他的劲道不偏不倚正好将他扳回重心。

冯家双坐到地上,用干土拍着腿上的湿泥,加速湿泥的干燥,然后扒拉下来弄干净腿。

村口老树下蹲着一个衣服破烂抽着旱烟的老头,直勾勾地瞅着冯家双和阿华。

冯家双跟他打听:“老丈,知道杨梅家在哪儿吗?”

老头挪动满是黑泥的两只脚,背对他俩。

冯家双很不爽,正要上去理论,被阿华拉住。

“算了,我们去别家问问。”

两人一边打听一边赶路,终于在太阳下山的时候找到了阿华梦境中的砖房,破旧不堪。

“杨老婆子的女儿三年前去省城后连封信都没寄过一封,这些年杨老婆子日思夜想的耳朵聋了眼睛花了,这两年连话都不说了。”村里人这样说着。

冯家双和阿华同情地敲响了房门,半天没见人来开门,于是想起村民说她耳朵聋了。于是只能找到窗户冲里头挥手,这才引起杨老婆子注意给他俩开了门。

冯家双啥都不说,找了张床把骨盅打开,依次把骨头摆放出来,搭出人型。看到桌上有盘新摘的紫红色杨梅,冯家双挑了两颗放到骨架旁边,站开去。

阿华分明看到老婆婆眼泪滑下来,抖着手缓缓走过去,摸摸骸骨的头颅。

不需要语言,杨老婆子什么都明白了。

阿华悠悠叹着气,将包里揣着的十万厚厚几叠现钞放到床上,没想到杨老婆子看了一眼,手颤抖着扫过,人民币掉到地上。

冯家双拉住阿华摇摇头,将钱收起来,说:“你体谅一下老人家的心情吧,钱再多也比不上女儿能活着回来。”

阿华不赞同:“可是杨梅死了已经是事实,杨婆婆今后的生活怎么办,有了这笔钱起码她后半辈子衣食无忧。”

冯家双叹气:“如果你是她,你会要这些钱吗?”

阿华沉


状态提示:8毛骨--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