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铁血帝国>第六十八章 封闭海参崴
塞尔将军,现在我们来谈谈您的集团军,这两天敌人又有什么新动作?”

斯特塞尔向总督点头致意,命参谋长康特拉琴柯少将在长桌上展开战区地图,伏下身,在图上指指点点:“总督大人,我不得不遗憾地向您报告,华军的第11师分别于昨天晚上和今天中午攻占了波克罗夫卡和科波夫奇,从西面和西北两个方向逼近乌苏里斯克(双城子),华军的13师正在猛攻霍罗利,如果那里失守,敌人将威胁到通往伯力的铁路线,并从北面压迫乌苏里斯克。朝军第1师仍在进攻科尔福夫卡,尼塞奇夫上校的部队已经抵抗了五天,非常顽强,但是第5师的哥萨克发现华军13师的部队正向该村的后方迂回,我已经命令尼塞奇夫上校今天晚上把部队撤出阵地。日军第2师已经攻占了克拉斯基诺,正在向扎鲁比诺推进,我们打算放弃扎鲁比诺,而在斯拉维扬卡附近集结兵力,狠狠打击一下这个日本师。”

阿列克塞耶夫从口袋里掏出他的单片眼镜架在鼻子上,目光随着斯特塞尔的手指在地图上蠕动。

“是的,先打击日本师,那么怎么对付中国人和朝鲜人呢?难道不应该对他们展开反击吗?”

“总督大人,我们兵力不足,无法展开全线反击。”

“那么只好坐等他们逼近乌苏里斯克吗?”

斯特塞尔耸耸肩:“大人,只能这样了,我们必须向乌苏里斯克收缩。我已命令作为预备队的第6师在乌苏里斯克要塞的外围修建野战阵地,已被中国的两个师击退了50到60公里的第4师也应该把能够作战的大部分部队集结在乌苏里斯克以北的新沙赫京斯基,驻守在绥芬河右岸到图们江口一线的第5师应该及时向绥芬河沿岸收缩,当然,我刚才说过了,我还计划让第5师一部协同骑兵部队在斯拉维扬卡对日军第2师展开一次短促突击,以减缓敌人的推进速度。此外,驻防在乌苏里江右岸至兴凯湖一线的第3师应该立即向南收缩,撤退到斯帕斯克达利到新沙赫京斯基一带,以阻止华军从兴凯湖南岸迂回到集团军防线的后方……”

阿列克塞耶夫面露担忧之色:“这样一来我们和哈巴罗夫斯克(伯力)方面的联系不就完全中断了吗?”

“大人,伯力正被两个中国主力师和一个预备师从南面和西面夹击,三天前,华军第7师就已攻占比金,切断了这里通向哈巴罗夫斯克的铁路线,事实上,我们已经被包围。”

“那么就让第3师向北攻击,打通铁路线!”

斯特塞尔惊讶地叫道:“这不可能,大人,我们需要第3师,有四个中国和朝鲜师正从西面冲过来,他们屁股后面还有四个预备师,我们不能只用三个一万八千人的步兵师去抵抗敌人八个三万人的师的进攻。”

“我们不是还有要塞吗?”

“敌人也有重炮啊!”

斯特塞尔叫道,也许是感觉到如此高声喊叫对总督大人太过不敬,便放低了声调,慢慢解释道:“大人,恕下官无礼,但我还是觉得有必要把事态描述得清楚一些。从五天前开始,在哈巴罗夫斯克方面,我军的五万三千部队遭到十万以上敌人的进攻。在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方面,我军的十二万五千部队遭到十二万以上极其精锐的华军禁卫部队的进攻。在赤塔方面,我军的十五到十六万部署分散的部队遭到十五万以上敌军的集中攻击。在我们这里,我军的十六万部队遭到了至少二十五万敌军的全面进攻,敌人装备有大量的空中兵器和重炮,敌人的舰队zhan有优势,夺取了制海权,我们实际上已被四面包围,只能以有限的兵力坚守下去,直到来自内地的援军打败敌人,解救我们。所以,即使派出第3师打通了铁路线,我们仍无法得到援助,因为哈巴罗夫斯克正被攻击,布拉戈维申斯克正被攻击,赤塔正被攻击,哪里都派不出援军。但这只是暂时的,帝国的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我们在欧洲还有许多装备精良、英勇善战的军人,不久以后,援军将会乘坐列车源源不断地赶到,大批援军将自西向东攻击,不断击溃敌人,穿过整个满洲,来这里与我们汇合。是的,上帝保佑,我们敬爱的父亲(沙皇)会来救我们的。”

“将军,听到您的这番话,我安心多了,就照您说的办……上帝保佑俄罗斯,上帝保佑沙皇。”

阿列克塞耶夫说道,在胸口画了个十字,众军官纷纷效仿,不知上帝看到这情景的话会不会真的有所感动。

入夜,不知上帝能否看到黑暗中的龙旗。

9月14日深夜,彼得大帝湾。

朦胧夜色中,隐约可见八月二雨一龙。

八月者,乃联合舰队第五驱逐战队的八艘驱逐舰“凝月”、“静月”、“清月”、“萍月”、“明月”、“汀月”、“翎月”、“星月”是也,二雨者,系联合舰队轻巡第二战队的两艘轻巡洋舰“春雨”、“秋雨”是也,一龙者,布雷舰“枭龙”也。

这十一舰由轻巡第二战队司令官王洛功上校率领,大半夜黑灯瞎火的,跑到这人生地不熟的海面上来,目的只有一个——在海参崴港外布雷。

自9月9日白天联合舰队在海参崴港外与俄太平洋分舰队主力交手之后,联合舰队司令官林泰曾中将意识到俄国分舰队训练有素、调度得当、进退有序、与岸炮配合紧密,并非轻率浮夸、不堪一击之军,将俄国分舰队诱到远海歼灭之的计划已难以实现,只有采取措施


状态提示:第六十八章 封闭海参崴--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