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卖官鬻爵(求全订)/p
嬴政是一个讲究高效率的人。/p
尤其是他在数年间相继完成了祖宗留下的千古大业后,整个秦国权力机构,没有任何一方敢拖累嬴政的步伐。/p
但是高效率是需要结果支撑的,毕竟高效率,也等于高消耗。/p
所以在高效率的同时,如果收益不成正比,或者遇到阻碍,那么自然就会出现严重问题,而且是很容易失控的问题。/p
就像是一辆已经时速超过400公里的超跑,突然踩了刹车。/p
结果难料。/p
就像是如今的秦国,燕齐之地的战事本来是胜券在握,但是偏偏除了一个谁也意想不到的意外,而偏偏因为这意外,导致了整个时局都在动荡不安着。/p
原定在晚春前就平定燕齐的策略,因为东胡的插入而延后,春耕蜀地大涝,陇西瘟疫,赵地乱民,楚地也多处发生涨水事件还有野兽袭城,一时间整个华夏大地似乎都变得多灾多难起来。/p
而且更重要的是,粮食不够用了。/p
就算不理会各地的灾情,粮食也难以支撑王贲和蒙恬两路大军的开销,但是即便如此,嬴政依旧强势的将赵地蒙毅手中的秦精骑调回来,遣蒙恬率军突进齐都临淄,试图胁迫齐国提前投降。/p
但是效果差强人意,让原本被嬴政压得都快窒息的文武百官和氏家大族终于有了一丝喘息的机会。/p
从蒙恬出征那天算起,短短三个月,秦国朝殿上的人,多了一倍。/p
因为这些人,都是用粮食换来一个觐见参政的官爵的。/p
卖官鬻爵这件事情,嬴政不是第一次做了。/p
嬴政登基的第四年,就闹了蝗灾,瘟疫横行,为了拯救灾民,嬴政颁布了一条政令,准许百姓交够千石粟米,便可进爵位一级。/p
当然这个百姓在这个时代是指贵族,而并非平民。/p
这条看似危机政令的背后,其实暗藏着更多的东西,嬴政初登基之时,执掌权柄的其实还是吕不韦一派,而吕不韦作为新贵族,正是当时的百姓派,借助这次蝗灾,吕不韦大肆培育自己的新贵族势力,来对抗秦国的旧贵族。/p
在这场政治博弈中,当时年仅十七岁的嬴政,只是担任一个旁观者位置,但是毫无疑问,这件事情给本身就性格阴鸷的嬴政,带来了很深屈辱。/p
同时也让嬴政对于百姓和商人,始终抱有有色眼镜。/p
所以在亲自执政之后,嬴政对于任何一次,不管是新贵族嫪毐之乱,还是旧贵族昌平君之乱,嬴政下手都毫不留情,牵连连坐者不计其数。/p
但是个人屈辱和大局利弊,嬴政一直权衡的很好,这也是他能够如此霸道掌权到现在的重要原因。/p
此时还在嬴政身边担任国尉的尉缭,就曾经评价过嬴政:/p
“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於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p
说的就是尉缭凭借自己的识人术看出了嬴政是一个寡恩少义,有虎狼一样的心肠,用人的时候对人谦下,得志的时候便会吃人的残忍君主。/p
用现在的话来说,嬴政是一个实用主义者。/p
只要能够目的达到,其他任何东西,只要不超过他个人的底线,那都可以先放到一边,然后在秋后算账。/p
卖爵,就相当于对百姓氏族低头示弱。/p
不卖,就无法支撑两路大军,以及国内开销。/p
在两者之间,嬴政选择了卖官,而且这次不但卖给百姓爵位,还卖给商贾爵位!/p
这一决定,相当于间接羞辱了百姓氏族。/p
自古以来,商人阶级就被统治者和治国者订上一个‘祸国殃民周扒皮’的帽子,即便是吕不韦范蠡这样的商圣人物,也都在从政之后彻底在明面斩断自己的商人身份,也不敢为这个集体翻案。/p
重农轻商,是国策,不可逆。/p
所以商人在户籍中,也只比奴籍地位高一点。/p
嬴政卖给这些低贱者爵位,自然是羞辱了那些出身贵族的百姓,如果是换做其他君主,贵族们可能会发起抗议,但是面对嬴政,即便是此时有些示弱的嬴政,贵族们也不敢轻举妄动。/p
只能暗自吃下这份羞辱。/p
在嬴政贩卖的官爵之中,只有达到了九阶五大夫,才有进宫觐见参政的资格。/p
而这个五大夫的价格,也是一个天价。/p
十万石粟米。/p
也就是三百万斤,一千五百吨的粮食,差不多够五千人吃一年半。/p
买一个五大夫的爵位。/p
这么多的粮食,几乎足够养活一个县城的千户人口一年了,能够一下子拿得出这么多粮食的人,放眼天下,应该也寥寥无几,更别说在这连年战乱的时代。/p
偏偏,在这大殿之上,竟然真的有一个人,拿出十万石粟米,买了这个爵位,当时听到嬴政亲口册封这个人的时候,满朝皆惊。/p
而且这个人的身份,还很暧昧,他姓乌氏,这个姓氏源自乌氏国,为炎帝后裔,后来乌氏国被秦吞并,乌氏逃亡陇西与当地戎狄结合,就是后来的义渠国。/p
义渠这个名字,可以说在秦国算是禁忌了,从理性出发,秦国的崛起,与吞并义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反过来,秦国宣太后吞并义渠的过程,又有给秦王室戴绿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