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玄幻奇幻>我在故宫装喵的日子>第115章 三国(四十六)
传递给了荀彧。/p

当然也有可能是荀彧派人将贾诩拦截住了。/p

这些夏安然都不再关心,他正忙着和诸葛亮研究怎么改进连弩这件事。/p

曹军的可连发连弩由夏安然“发明”至今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年。/p

工匠并不是没有改进过,只是受制于基本材料,尤其是无法安装翎羽这一个先天『性』的决定因素,使得它的改造之路一直都走的不甚顺利。/p

时至今日,哪怕改造过再多次,景熙连弩的『射』程和精准度依然赶不上寻常的弩箭。/p

他唯一的优点就是『射』速较快,在守城时,近距离较为有利。/p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曹营并不太会遇到需要守城的情况,所以连弩的改进势在必行。/p

夏安然的改造方向正是他之前在资料中所见,通过改造箭矢来使得连弩的箭本身拥有能够凭借气流的流通,在各方压强均等的情况下,达到装有翎羽的箭矢的效果。/p

他试验了许多回,效果都不太理想,在没有数控机床的情况下,要靠人力做到平分破孔实在太难,但若又要发明一台机器专门负责钻孔,又要怎么保证每支箭矢的直径一致呢?/p

即便这样能够做到,那么为了制造这一支箭的成本是不是又太高了些?/p

而诸葛亮本身的研究方向则是改造弩机本身,他同样没有什么进展。/p

虽然他通过扩大弩身,成功的将原来只能安放一支的箭矢,改成了能够装两支箭。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改进了,其中牵扯到了力的传达,以及箭矢如何能做到互不干扰。/p

但是这已经是极限,毕竟如果安装三台箭匣的话,这个手弩的重量将达到士兵难以承担的程度。也就是说,增加箭矢,本身就是以放弃手弩的便捷可携带『性』为代价。/p

那样子的话,这个手弩本身都将成为一个守城的利器,并不具备改造的价值。/p

所以诸葛亮暂时放弃了这一个想法。/p

祸不单行,正当师徒二人一筹莫展的时候,传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病倒了。/p

春寒料峭之下,似乎是因为诸葛玄夜间给窗户留了一条缝隙,又因为第二日就是休沐日睡前又饮了酒,如此一觉睡下去,便引发了风寒。/p

诸葛玄年纪已经大了,这一病就宛如就如山倒一般,诸葛家的兄弟几人齐聚于诸葛玄病床前。于他们而言,诸葛玄不仅仅是他们的从父,就其情意而言,和真正的亲生父亲也没有什么区别了。/p

诸葛玄当年放弃在刘表那边优渥的工作,为了照顾他们,千里迢迢到了徐州,而又为了他们的安全从徐州搬家至昌邑。/p

如此深情厚谊,让诸葛家的男儿郎如何能不感动?无论是长子诸葛瑾,还是自己诸葛亮都通过自己的渠道向曹营求助。但是即便最后曹『操』都被惊动,而派出了兖州城最好的大夫,也只是勉强控制住了诸葛玄的病情而已。/p

曹『操』又明言感动于诸葛玄此人的一片赤诚真心,赐下珍奇补『药』,但是也只是堪堪吊住了诸葛玄的『性』命。/p

其病情一直反反复复,就是不见痊愈。/p

也就是此刻,有一个可怕的猜测在他们脑中闪过,诸葛玄得的究竟是风寒还是……/p

春疫?/p

无论答案是哪一个,都没有人敢于轻忽。/p

夏安然亲自下令以诸葛家范围为中心,搭建隔离区。/p

此时代的人可谓闻疫则生变,一场大疫可以轻松夺走一城人的『性』命。/p

虽然根据他对历史的了解,诸葛玄得的应该只是普通疾病,但是他赌不起。/p

没人能够赌得起。/p

夏安然不能确定三国时代的疫病究竟是什么病,后世的猜测说可能是流感。/p

如果是流感的话,那么被污染的物品也可能是传染源。/p

周围的街道全数封锁,诸葛家住宅附近均被撒上了石灰水作为消毒。往来的医匠也又一次戴上了口罩,但凡曾经入过诸葛府的全数被看管了起来。诸葛家的伙食均由外人提供,每一次送到门口,里面的人和物品均都不允许外出。/p

就连负责送菜的小吏也必须每日诊脉,确定他们的体温和身体状况。/p

一时之间,诸葛府和外头的交流全靠吼。很幸运的是,这似乎并不是疫病。/p

因为在一个星期之后接触过诸葛玄的人并没有人被传染,这令人松了一口气。但是消毒工作并未被停止,整座城池开始了一场大扫除工作。/p

这般消毒工作之下,也可能是运气好,这一年兖州和豫州都只发生了个例的小疾,并未发生疫病。/p

但同时诸葛玄的状况也不算美好,他的体温升升降降,夏安然知道,这是他体内抗体在和病菌做斗争的表现。/p

在诸葛玄卧床刚开始,曹营便在兖州和豫州城县布告栏中贴了榜子寻找良医,奖励极为丰富,就指望着这个消息能够被往来的商队带到远方。/p

但是很遗憾的是,一直没有人来揭榜。/p

直至这一年春分,终于有一个人揭下了榜子,来到了衙门应榜。/p

说来也凑巧,这个人也是诸葛玄的旧识,南阳人张机也。/p

张机,正是后世称为的医圣张仲景。/p

夏安然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这人是谁,他也属于后世那种记住人字、号,却没有记住他名字的典型学院派,直到此人自我介绍,他才恍恍悟。/p

张仲景出


状态提示:第115章 三国(四十六)--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