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王点头道:“正是。石先生在解京师之围时,立了大功,不日父皇将会降旨委派先生主理明教一方教务,就会与释教主分开。届时石先生和释教主万望要谨慎从事,免遭祸手。”/p
石铁心与释圆通点头应承。/p
坦率的说,石铁心还是有一点小激动的。/p
他自从穿越到这个世界后,经历了多次生死,却一直担任的是配角。/p
若是由明教的分教副教主升为主理一方教务的正教主,就相当于由配角转为主角了。/p
今后他能否成为这一方世界的天皇巨星,全靠他自己的演技了。他要成为政、教、武林中的三栖明星!/p
就是不知道嘉靖皇帝会派他去哪里主持一方教务?以景王那尿性,估计不会给他安排什么好地方。/p
前路多凶险。/p
天道是公平的,既然你人前多了些风光,那么人后必然会多出一些凶险。/p
坐在筵席上首的大觉方丈突然问道:“王爷,府上可有大明疆域的地图?”/p
裕王是个极聪明的人,闻言立时明白少林主持的意思,命人取来一幅全国地图,摊开摆在众人面前。/p
大觉方丈看着地图上的万里江山,沉默不语。/p
石铁心都有点跟不上大觉方丈的思路,不知道他看着地图在想什么,只得也跟着在地图上看着大明疆域。/p
他在这一张大地图上终于找到了上海滩,非常想念前世的儿女,不知他们可安好?/p
前世的魔都在明朝还只是一个小县城,即使有一天能去上海县看一看,前世自己居住的地方,在地图上还是乡村。/p
一时间不由有点痴了,直到大觉方丈的一句话,将他点醒:“大家都说说看,石铁心会被派到哪里,主持明教一方的教务?”/p
大家讨论来,讨论去,最后得出了三个地方:青海、西藏、东番。/p
这三个地方最为凶险,地方势力盘根错节,矛盾复杂,明教在这里没有势力入驻。/p
其中青海和西藏都信藏传佛教,朝庭虽有驻军,但政令基本上都由地方土司把持,只要他们按时向朝庭缴纳赋税,朝庭基本上不管他们。/p
东番则更差,那里就是一座孤悬海外的岛屿,民风凶悍,岛上帮派林立,朝庭中人称之为东番。/p
一时间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都不赞同。/p
徐阶道:“如果皇上委派石教主主理青海、西藏事务,倒还可以接受。如果派你去东番,一定要辞掉。徐某在福建担任过县令,差点把命送在那里。东番这里太凶险了,又偏又远,孤悬海外,岛上土着根本不信奉明教,帮会势力又不好对付,实在是没必要赴任。”/p
高拱也道:“东番岛上的土着不服教化,青竹帮在那里是老大,明教没有生存的土壤。”/p
张居正也道:“正是如此。朝庭曾劝青竹帮易帜成明教,被青竹帮帮主蔡昊南拒绝。”/p
释圆通也道:“蔡昊南武功很厉害,卫鲲多次想进驻东番,都被青竹帮赶下了海。”/p
石铁心看了一眼地图上的东番,这不就是前世的台湾岛嘛?原来在明朝被称为东番。/p
这大明地图上标注得很清楚,台湾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可笑前世还是有一帮龟孙子数典忘祖,不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一直拒绝统一。/p
现在朝中这些大官皆建议若是皇帝命他去这里主持明教教务,就不要去赴任了,他还偏不信邪了。/p
只要派他去了台湾,他一定要扫平岛上的黑帮势力,让他们全部归顺明教。/p
大觉方丈望着东番岛,问石铁心道:“你意下如何呢?”/p
石铁心脱口而出道:“台湾是个好地方!我愿意去台湾!”/p
“台湾?”裕王狐疑的问道。/p
石铁心这才想起这个时候还不叫台湾,叫东番,一时有点尴尬的说道:“就是你们说的东番。我见这海岛就像出海的一个平台,所以把它叫作台湾了。”/p
裕王鼓掌道:“这名字改得好,很贴切啊!以前派去的人,都铩羽而归,石先生气象果然非凡,人还没去,就先给它易个名字,这是一个好兆头啊。好,今后我们就称呼这里为台湾。”/p
大觉方丈赞同道:“妙极。我同意石铁心去台湾!即使皇上没有旨意派石铁心去台湾,也要争取到这个地方。”/p
裕王问道:“为何?”/p
大觉方丈道:“现在朝中奸相把持朝政,景王在江湖中势力庞大,裕王为天下苍生福祉在苦苦支撑。要知道诸位都是将脑袋挂在腰间,事成了天下苍生有福。可是万一事败了呢?起码还有石铁心经营的这一条退路吧?若是将这一片海岛经营好了,万一皇上传位于景王,裕王就退居台湾,以这一片海岛作为根据地,进可反攻大陆,退可做个逍遥王爷。”/p
石铁心听大觉方丈说出反攻大陆的话,再去看方丈的那一张脸,怎么看怎么觉得和晚年的蒋委员长有点神似。/p
难道这是不好的兆头,裕王要在夺嫡争斗中失败?管他呢!既然选择了站队,尽人事,听天命吧。/p
徐阶等人还想再劝石铁心等人考虑一下时,宫中的大太监吕芳已经来到裕王府,传下了嘉靖皇帝的旨意:/p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