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p
“怎么?难道朝局有变?”/p
“不瞒大人,属下从李震将军那里知悉,长安方面有变,武官李绩大人正奉命回朝!”/p
“什么?”/p
武媚也不知道为什么,一听到长安方面有变,整个后背都开始发凉,额头上沁出了豆大的汗珠,脸色阴沉。/p
国柱自知不能隐瞒武媚,随即继续补充道:/p
“大人,太宗皇帝偶感风寒,处理朝政之事有心无力。”/p
听了这话,武媚如遭雷击一般怔住了。/p
若此事被他人所知,极有可能令各地藩镇趁机而起,一旦中原混战开始,那么将危险重重。/p
武媚双目习惯性的闭了起来,浑身如同泄了气的皮球一般无力地瘫软,一个踉跄差点栽倒在地上。坐在椅子上的国柱等人见状,当即站起身来扶住了武媚,并安慰道:/p
“大人稍安,我们此时不如静待消息,说不定会有希望!”/p
“大人,属下这里还有一封李震将军写给大人的密信。”/p
说话间,国柱从怀里掏出了用竹筒密封的书信一封,恭恭敬敬的交到了武媚手中。一看到有李震的密信,武媚的双眼顿时恢复了精神,随即接过书信熟练地打开。/p
李震写给武媚的书信大致的意思就是安抚武媚静待朝局的稳定,最后是鼓励武媚要对朝廷有信心。/p
武媚一字一字的阅读完李震的书信之后,扬天长叹一声道:“哎,可能这就是天意啊!”/p
此话一出,众人一阵沉默。/p
另一方面的长安宫城乾元殿,等待了数十日的隆成武官李绩终于在太监王硕雷的引见下见到了李世民。/p
行礼过后,李世民问道:/p
“李大人不辞劳苦从岐州赶来长安,到底有何事启奏?”/p
“陛下,请恕微臣直言,如今我隆成军马准备就绪,随时都可以出兵凉州驱逐吐蕃暴军夺走河西!”/p
听了这话,李世民当即回道:“此事容后再议,朕甚是头疼。”/p
李绩摇了摇头,随后隆成武官李绩被加封为司徒、朔方武官李涓被加封为亲王上柱国,二人实则明升暗降,不得不回朝接受任命。/p
李绩回朝前夕,岐州将军府,一众镇内军官齐聚一堂。对于李绩的离开,反映最强烈的自然是陇州都督府长史李震。/p
此时的李震依然想着出兵河西、为国建功立业,可是唐太宗的变化那么大,他也难以接受。帅堂之内,李震站起身来,眼神凌厉的望着李绩,怒道:/p
“父亲,太宗皇帝什么情况!”/p
一听到这话,其他州将纷纷响应,一时间,帅堂内就呈一边倒的趋势。/p
李绩端坐上方,双眼微闭,他心中又何尝不想隆成独立,可是如此一来必将在全国形成一呼百应的趋势,数年以来积累的朝廷威势将荡然无存。/p
一旦朝廷威信尽失,再想夺取河西将会难上加难。/p
李绩明白这个道理,因此才会放弃那些冲动的想法,接受朝廷的诏令。此时的帅堂响成了一片,众人纷纷要求李绩留在隆成继续领导隆成二州。/p
只见李震走到李绩的近前跪下来,恳求道:/p
“孩儿请父亲留下来!”/p
听了这话,李绩这才睁开双眼,望着跪在了地上的李震,心平气和的说道:/p
“你可知我们这么多年追求的是什么?”/p
“当然是夺取河西为国建功立业,可是如今这个希望破灭了!”/p
“如果我们心中的希望破灭了,那夺取河西的希望就真的破灭了!”/p
“孩儿愚昧,请父亲明示!”/p
说到这里,李绩站起身来将李震搀扶起来,眼光扫了一眼在座的跟随自己多年的同僚,沉声说道:/p
“如果本官今日宣布隆成独立,那么各地的处于观望状态的藩镇自然也会纷纷效仿,形成分裂割据的状态。”/p
“到这个时候,朝廷积累起来的那点儿威信将会荡然无存,朝廷尚且自顾不暇,那夺回河西将会再无希望,你们明白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