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仙侠修真>仙魔在我>第87章 赤龙洲的动静

在赤龙洲有一条横贯南北的山脉,高耸巍峨,被称作龙脊山。/p

龙脊山将赤龙洲东西隔断为两个部分。东面幅员辽阔之地,分别有柳氏王朝和大梁王朝雄踞南北;西边狭长之地,则一直由百里家族所掌控。/p

一山之隔,两重世界。山之东侧,平沙万里绝人烟,山之西侧,绿遍山原雨如烟。/p

新年伊始,柳氏王朝就向边军发出了两道命令,一是秘密在龙脊山东侧的大漠中兴建一座城池,并且开始屯粮,二是各地边境整顿军纪。柳氏王朝这一突然性举措,自然被大梁王朝的斥候暗探看在眼中,并且悄悄将情报送至大梁朝廷内。/p

大梁王朝实属赤龙宗管辖,赤龙宗由最早的赤龙仙宗分化而成,在赤龙宗又经过百年前的那场封宗动荡后,大梁王朝内部也产生了不小的变化。/p

其中最明显的变化,便是大梁将原本的丞相之位一分为二,设立左右丞相,因此如今的大梁王朝内其实分为两派。右丞相黄文焕,原本是大梁王朝大权独揽的丞相,大梁丞相职位革新后,由原来的太子太师杜瑀出任左丞相之职。/p

左右丞相实际上象征着大梁朝廷内新老两派势力,右丞相黄文焕执掌朝政多年,门生众多,但左丞相杜瑀先前贵为太子太师,因而也代表着太子一派的势力。/p

柳氏王朝在边境上的举动传到大梁之后,黄文焕主张应该及时应对,并且就龙脊山下的大漠区域早日与柳氏王朝划分出界限来,并且派重兵驻守大漠。/p

杜瑀对于此事的看法则恰恰相反,他认为两大王朝来近年来一直和睦相处,如今柳氏王朝突然有了动作,赤龙洲学宫及龙脊山西侧的百里家族定不会作势不理。再者如果柳氏王朝同样兴兵大漠,耗费钱粮不说,就算在那荒芜的大漠中占据了一片土地,那也是一笔只进不出的买卖。/p

左右丞相争执不下,新老两派的官员也在朝廷上打起了口水仗。/p

右丞相一派本着防患于未然的态度,驻兵大漠耗费钱粮是不错,但万一让柳氏完全占据了大漠,大梁西侧则会完全暴露在敌方视野之下。/p

左丞相一脉则以“将欲取之,必姑予之”进行还击,他们认为,即使柳氏王朝占据了大漠也不足畏惧,大漠荒芜岂止万里,那里民不能耕,商不能行,更不用说用作行军打仗的通道。/p

柳氏王朝如今在大漠的举动,完全是空耗国力,而且此举必定会惹来儒家学宫的不满,百里家族不但会提前防备,而且柳氏王朝下一步真要越过龙脊山,那时候儒家学宫必定会支持百里家族,这时大梁再出手相助,必定能获得最大的利益。/p

新旧两派各执一词,双方辩论到了最后,新派一位官员则抨击旧派官员迂腐守旧,旧派的老家伙们顿时吹胡子瞪眼,又反过来说新派官员毛都没几根就胆敢妄谈国事。/p

最终,大梁皇帝还是派遣了一支千人边军进驻大漠,带队的将领是黄文焕的得意门生左乂,这支队伍主要负责探路,沿路建立各种据点,以及防止柳氏王朝军队北上。/p

可就在这支军队进入大漠半月后,领军将领左乂的家眷一夜之间消失不见。/p

消息传到京城后,朝廷内的旨意还未传出,边关又送来急报,说是后续运送补给的队伍到了约定地点,并没见到这支千人队伍,搜寻无果之后,边军断定这支先头部伍失联了。/p

两个消息接踵而至,在大梁的朝廷内炸响了惊雷,众人纷纷猜测定是左乂带着这支队伍叛逃了,不然为何左乂家眷也会去向不明。/p

一石激起千层浪,以杜瑀为首的左派,先是大肆抨击左乂叛逃一事,而后又将祸水引至右丞相黄文焕身上。一时间众多右派老臣选择明哲保身,唯独黄文焕仍力挺左乂是阵亡了,并且相信这件事定是敌人的阴谋。/p

左乂叛逃一事闹了数日之后,在左派及太子等众多势力的推动下,黄文焕终于独木难支,被罢免了职位在家思过。昔日门庭若市的黄府,如今人人避而远之,世态炎凉,树倒猢狲散不过如此。/p

就在黄文焕被革职时,碧螺宫大长老李春寒秘密前往大漠深处,在柳氏王朝兴建城池外围布上阵法。李春寒到达的第二天,已被阵法圈起来的城址中来了两个人,一个年老并且瘸着腿,另一个则是中年书生模样。/p

瘸腿老人便是来自大荒的白楚,也是自幼教导许云儒的师傅,而中年书生便是昔年北冥洲的周行道人,如今化名陆丰,替大荒办事。/p

陆丰原本乘船去往大荒,可在半道就遇见了白楚,俩人交谈一番,而后白楚带着他又转向去往赤龙洲。/p

白楚见到李春寒并没过多言语,只是询问了城池的建造进度,而后让身旁的陆丰从手腕上的珠子里,放出了左乂及那只他带领探路的千人军队,以及左乂的家眷。/p

陆丰放出众人后,白楚道:“除了这领头的之外,其余人皆可用作建城的苦力,工期尽量加快。”/p

李春寒道:“使者大人吩咐过,一切听从先生安排,请先生放心。”/p

白楚点了点头,带着陆丰就要离去,走出几步后又转过身来吩咐道:“这几日你就先待在这,事成之后,还需要你去善后。”/p

李春寒皱了皱眉头,不由问道:“这么快吗?”/p

白楚反问道:“快?”/p

李春寒眼珠急转,而后洒然一笑道:“也是,那我就在此静候佳音


状态提示:第87章 赤龙洲的动静--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