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科幻未来>探秘者说>第十章 碧血红缨染战袍

“弘农杨氏?”我难以置信地反问道,心说什么鬼,我姓杨的怎么都不知道有这茬事,该不会是这老鬼随便忽悠我的吧?于是对她说道:“我家世代贫下中农,读书少,别骗我!”/p

不过听她这么一提,我倒是想起来了我爹曾无意间提过的事情。/p

据说,我们祖上是从江西逃难过来的,最后在湖北一小村庄定了居。其实许多人都知道,很多时候村落都是由一些关系亲密的氏族所组成的,要么是整体搬迁,要么是举家逃难,虽然原因不一,但是村里人细细算起家族历史来,总能找到沾亲带故的点。/p

而中国人大多数往上三代数都是农村人,作为在乡下待过的孩子,我们或多或少会接触到一些关于氏族枝干、姓氏起源、辈号堂号之类的传统文化。/p

我每次跟我爸说到这种话题,都特别有求知欲,因为我觉得这种话题特神秘。/p

我爸就说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大概九十年代的某天午后,桑拿天,我太爷爷带着全家人在大门口乘凉。突然万里晴空说变就变,顷刻间乌云翻滚,电闪雷鸣,我老太爷看着不对,估计要下雷阵雨了,立刻提着小板凳就往屋里冲,果然人前脚刚进屋天后脚就打下豆大的雨点来。/p

雨势越来越大,我爸和他两个兄弟就呆呆地倚在门口望雨落。这时,雨中一个模糊的黑影忽然映入眼帘,我爸他们还没反应,那抹黑影就冲进了堂屋来,我爸他们定睛一看,竟然是个衣衫褴褛、糟里遭气的淘花子(叫花子)。/p

孩子们一下子炸锅了,朝着我太爷就一阵叫唤:“爹爹爹爹,淘花子跑里屋来了!淘花子跑屋里来了!”/p

我太爷也是个善心人,就连忙制止了孩子们:“东里西里(胡说)!人家就进来避个雨,瞎叫唤么子哟?”说着就搬凳子让叫花子坐下,请他喝口茶歇歇脚。/p

叫花子走时千恩万谢,问起我们家姓氏来,太爷说免贵姓杨,叫花子恍然大悟,说道:“是四知堂后人啊!”太爷哈哈一笑,这事就算是过去了。/p

多年后我爸跟我谈起时还笑话那叫花子知道个啥,也不晓得在哪儿听到的话就揣着说。我记得我当时还问我爸这话到底是真是假,我爹神秘一笑:“据村里老人说确实是这样,但据说据说,不就是没有根据瞎说,鬼知道是真是假哟!”/p

后来有次我偶然想起来,就顺手查了查关于“四知堂”的事情,结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p

所谓堂号,其实就是家族门户的代称,是某一同族人的共同徽号,而我发现四知堂的堂号起源竟然可以追溯到东汉杨震。/p

话说这东汉杨震,就是我所谓的先祖,是个大官,到底有多大权力呢?大概就是那种他路过一个郡县,郡守都要半夜偷偷跑来给他送五斤金子的水平吧。面对这种赤果果的诱惑,我祖先作为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当然是严词拒绝了。但送礼的人贼心不死,还继续大言不惭地劝说我祖先:“这大半夜的,就算你收了我的礼,也没人知道啊。”杨太守听了打了他一巴掌,说道:“怎么没人知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p

而这“四知”其实就是四知堂堂号的由来,杨震也就顺理成章成为了四知堂的始祖。/p

当我的思绪还在千里之外漫游时,老太婆的声音忽然一下子把我拉了回来,仔细听了听她的解释,我才明白过来,原来她口中的“弘农杨氏”就是四知堂所指的氏族!/p

稍微了解点古代历史的人,应该都很熟悉盛行一时的氏族门阀制度,而弘农杨氏,就是天下杨姓的第一望族。自杨太守以来,历朝历代人才辈出、备受尊崇。无论是初唐杨炯,还是盛唐杨贵妃;无论是三国杨修,还是北宋杨家将,等等这些历史名人均系弘农杨氏族人。/p

弘农杨姓名人数不胜数,可眼前太婆却偏偏提这两位:其一是玄宗宠妃杨玉环,其二则是播州领主杨端。/p

杨贵妃位极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首,逸闻趣事素来为世人熟知;但这个杨端又是何许人也?就是这个被历史遗忘的小人物,又有什么资格与杨妃相提并论呢?/p

说起杨端,不得不提起的却是一段被历史的废墟掩埋的,铁与血、尘与土的惨烈家族政权兴亡史。/p

当老太婆说起“播州”这个地名时,我心头一震,觉得耳熟,却又无从想起,只好苦恼地撇撇嘴。/p

播州,即两千多年前的夜郎之国,唐始建以招抚夷人。就是这个一向被视为蛮荒的地方,却出现过一个极度汉化的政权,它的财富曾在整个西南地区首屈一指,它的兵马曾强悍到震惊整个中原王朝。就是这么个波澜壮阔的宏伟故事,却是近期才在考古学家的工具下逐渐苏醒过来,徐徐向世人诉说着往日的荣光。/p

它,就是历唐、宋、元、明四代,雄距播州七百年的杨氏家族政权。而它究竟又为何湮灭于历史的烟尘中?就是后话了,并不是今天我们要在这里讨论的命题。/p

我们且先说那个让谪仙李太白既爱且恨,值得他挥毫泼墨、绣口一吐的那半壁盛唐。它,一直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最璀璨的那颗明珠,一直是无边无垠江山大地上最让人神往的神域。它的伟大不光在于那足以称霸世界的强兵壮马和兴荣百业,更在于它一手缔造了代表着古代世界最高水平的灿烂文化,留下来无数个浪漫奇幻、动人心弦的故事。而其中最脍炙人口


状态提示:第十章 碧血红缨染战袍--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