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p
辰宇轩静思,并认真审视如今的现状,“先生,那何为气节?”/p
气节是指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p
“朝闻道,夕死可矣。”戚南暮微微挑眉,仔细咀嚼着这七个字。/p
做人必须学习,出门之前要修饰自己,不修饰是一种失礼,如果一个人表面上光彩照人,他一定是修饰过,进一步交谈接触,如果你觉得受益非常,有豁然开朗的感觉,那就说明他是一个有内涵有气节的人。/p
揭示的是气节的源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归纳的是气节的拓展:“英雄生死路,却是壮游时“,抽象的是气节的升华。/p
经过世代培育、弘扬、传承的气节和信念,是数千年来支撑的民族生生不息、弱而复强、衰而复兴的灵魂和脊梁。/p
辰宇轩闻言,面色微冷,又质问:“人重在本质,难道外在比本质更重要吗?”/p
戚南暮想了想,缓缓道:“质胜于文则野,文胜于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p
又道:“准确来说,第一步立下大志,持之以恒不一定能够成就大事,但成就大事者,肯定曾经立过的大志,你现在只要设身处地的想着只有一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p
而不耻者,其由也与!”/p
辰宇轩抬头看向他,这句话确切地说明了内在和外在的关系,与君子的人格模式,不由得点了点头。/p
一个人守志坚定,不为功名利禄和各种引诱所动,才配得上是一个高尚君子。/p
虽然生活在上齐,辰宇轩是没办法注重养士、招士、礼贤下士的风气了。/p
“从小拥有气节的人也是修身之一。”/p
“嗯。”/p
无论博才多学,文韬武略,才有能力跻身仕途。/p
“……把为师讲解备注清楚,一日内必考。”戚南暮严肃道。/p
一来验证一下辰宇轩的基础,二是是否涉足政治、军事、经济、文化、lún_lǐ、人际关系等,儒家学说讲究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等均包含其中。/p
因为人格高于一切,即使是在如今上齐国等级制度森严的社会,一个人的人格是不可以侵犯的。有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同样也是体现戚南暮的人品,使得他堂堂正正挺立世上,也会随着时间逐渐演化他日后志向、气节的标准。/p
不管你有多大的力量,也不能轻易改变别人的意志。/p
没有志节的人,会失去气节,在威逼利诱下变得奴颜婢膝,成为老百姓鄙视的对象。/p
戚南暮认为人应该有志向,能够维护自己的尊严,能够抵抗威逼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节”。/p
辰宇轩急切道:“先生,不必过一日,现在即可。”/p
戚南暮闻言虽有一怔,但也赞成。/p
“……”/p
大概过了两刻钟,辰宇轩一一对答如流。/p
戚南暮忽然脸色一喜,低头喝了一口茶,不可否置这可是难得一见的天才,看一二遍,就过目不忘,确实聪慧。/p
时至今日,不管是生活在什么时期,观圣德之所营。/p
许多为人、处世、治学、为政等多方面的智慧,这些智慧都具有普遍意义,它不会因时过境迁,而影响其自身的生命力。/p
毫不夸张地说,无论什么诗经楚辞,智慧经典,休矣美矣惠泽远扬,翼佐历朝历代皇家兮,无非就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同天地之规量。/p
一、做人之道。众所周知,“仁”是先皇执政思想核心,对“仁”的论述贯穿历朝历代执政兴国的始末。/p
“仁”被人看成是君王主宰苍生,追求的理想的道德境界。/p
二、交友之道。从认识到交结朋友是影响个人修养的大事,首先应当“里仁为美”,择善而居。/p
三、处世之道。纵古观今,我们可以看出先辈倡导的处世之道有这样几个原则:诚信、爱人、中庸。其中,“诚信”是最基本的信条;“爱人”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项原则;“中庸”,被认为是至德。/p
四、为政之道。不论是上齐还是襄阳王朝的政治主张,简而言之,就是实行以道德教化为基础的贤人政治。/p
五、治学之道。启功体味诸老前辈的言行,有两条铭心不忘的收获:一是懂得对古人的成说,不可盲从,不可轻信;二是明白了学问不是死的。/p
“好了,这半日到此为止,你先打开为师送你的礼物……”/p
辰宇轩一愣,有些莫名其妙的按先生要求打开了,一打开,眼珠子一转,内心兴奋不已,既然是笔、墨、纸、砚,摸着都是上等材质。/p
戚南暮微微扬眉:“这湖笔、徽墨、宣纸、端砚这四样,你了解多少?”/p
辰宇轩头一次在他面前蹙眉摇头,沉吟未决,敏于事而慎于言,不了解的东西不敢盖棺定论。/p
其实这些文具,制作历史悠久,品类繁多,历代都有着名的制品和艺人。/p
而且在上齐国“文房四宝”所指之物屡有变化的,也不怪他有些委屈。/p
眼下这一套,却是为如今文人墨客所追捧的。/p
停下来,辰宇轩放松了不少。/p
欲速则不达,他想多了解一下辰宇轩的生活习性。/p
他今日讲这么多,一言以蔽之,就是想让辰宇轩先端正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