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书房……
于嬷嬷带着一个老爷两个哥一个姐不紧不慢的去了外书房。守门的小厮等他们走到门口,听于嬷嬷说了情况,才跑进去,对着于爵爷说道:
“爵爷,老太太房里的嬷嬷带着大老爷,大少爷,二少爷还有三小姐,在外面求见,说是,老太太说,有事需要您出手处理一下……”小厮这话说完,就弓着腰等于爵爷的吩咐。
“嗯?先请进来。”于爵爷漫不经心的声音从屋里传出来。
于嬷嬷就领着一个大的三个小的进了书房。
于爵爷本来还在练大字,抬起头看到是于嬷嬷亲自带人过来,忙放下手里的字帖,温和问道:
“于嬷嬷,衿容怎么说?”
这于嬷嬷原来姓庞,是府里辈分最老的嬷嬷,算起来是老太太的管事嬷嬷,但是年纪却不大。说起来也是个另类了。谢老太太十四岁就嫁给于爵爷,当时已经二十五岁的于嬷嬷还没有许人,据说是跟谁都不对付。于爵爷上有两个庶兄,又没有嫡亲的兄弟,当时十六岁的于爵爷的爵位继承人的位置坐的是相当的不安稳。老爵爷老太君在世的时候,于嬷嬷就帮衬着老太太打理庶务。到两位老人双双去世,就剩一个老姨娘的时候,于嬷嬷顺便又帮衬着谢老太太把家也分了。于爵爷的爵位至此也坐稳了。
于嬷嬷跟于爵爷的书房小厮于衡看对眼了,老妻少夫日子过得也和美。于衡并不是家生子,但对于爵爷忠心耿耿,赐了于姓,后来更是提了大管家。于嬷嬷跟于衡的感情极好,于衡意外身死,于嬷嬷誓死不另嫁,是以都叫她于家的。于嬷嬷搬回了静安堂,平时也帮帮老太太。杨氏入门之后,老太太当了甩了掌柜,平常两个老太太说说话聊聊天,日子过得轻松自在。是以于家上下并不把于嬷嬷当下人看。
“爵爷,老夫人说,外院的事情,老夫人管不了,让您自己看着办。”
老爵爷听完,苦笑着摇摇头,这个衿容啊,看来是气急了,不然,这么没“水准”的话,真不像她说的。谢老夫人虽然出身武家,可是知书达理,年轻时候脾气不太好,但正经事上绝不含糊,府里的这些个家长里短都处理的井井有条,像这样直接把事情丢给于爵爷的事情,这也只是第三次。什么,你问第一次和第二次,咳咳……
“老大,你先说,这俩泥猴还有静姐儿,这是怎么回事?你又惹你母亲生气了吧?”
于家大爷听得这话还蛮委屈,他实在不知道,母亲怎么就突然生了大气。只是不管怎么着,他也不好跟个孩子似的把委屈表现在面上。于家大爷听得父亲问话,就原原本本的把事情说了一遍,当然,在说到于华动手打于简的时候,格外的气愤,说到于珊和于蕴的事时支支吾吾的。实际他心里觉得,于珊确实傻傻的,蕴姐还不懂事,也不怪蕴姐这么说,所以也没想为于珊报个不平啥的。
“静姐,你说一遍……”于爵爷看着于家大爷这模样,心里膈应的不行。
于静行了个简单的礼后,又把事情重新说了一遍,连在静安堂杨氏徐姨娘老太太包括她大伯说的话都原原本本平平淡淡的回了一遍,还是不掺带个人感情。
老爵爷赞赏的看了看于静,心道:怪道衿容让静姐跟过来,这要是单凭老大的一面之词,虽然不至于影响到自己的处置,但却绝对能影响自己的判断……老大这个儿子,也就将将能守成,要想立业,还是得靠孙子辈了……
要说这于大老爷,听完于静的话,心里也不得劲了,细想想,自己的话没有一句不是实话,静丫头说的也是实实在在的。可怎么听着就觉得不是一个意思呢?而且怎么自己好像办了件糊涂事呢?
老爵爷细细琢磨了一下他家老妻的意思,估计就是想把这几个不相干的支开,至于怎么处置,老妻估计是不在意的。想明白这茬,这事情就好解决多了。
废话也不多说,拿出戒尺,一个打了二十下手掌,两个哥儿疼的一直在挤眼睛,却没一个吭声的。然后打发老大去写大字,自己反省;打发老二去院里习武,把韩师傅教的一套棍法耍几遍。
“静儿,给你大伯倒杯茶,我跟你大伯下一盘。竹子,把棋盘搬过来。”
于是,于静留在外书房端茶倒水。
于家大爷文武兼修,但是更重文,棋风也保守,很少主动进攻。而于爵爷少年成才,能在两个庶兄之下保下爵位,原就不是什么善茬,一开棋盘,就只攻不守。眼看棋盘上白子黑子铺展开了,于爵爷才唠家常似的跟于家大爷说开了:
“老大,你要知道,现在我的脸面是爵府的脸面。过些日子,皇上允了我的请辞之后,你就是爵府的脸面,而等你像我这么大年纪,卸下爵位,那么,华哥就是咱们爵府的脸面……”
于大老爷手持白子,久久不曾落下,他终于知道自己听于静的话为什么别扭了……他为了一个庶子打了爵府未来的脸,并不是说,于华他打不得,只是这事确实不是于华一个人的错,看看老爵爷的处置方式,那是各自一个巴掌。
想明白这茬,他抬起头,神色复杂的看着自己的父亲,说道:
“父亲,此事是儿子草率了。您也知道,现在朝堂之上,明显的文风压倒武风。儿子难免更看中喜文的简哥一些,更何况,简哥也投了自己的脾气。如此儿子处置起来难免失了公平。说起来华哥只是性子耿直了点,心性并不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