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军事历史>国色>第104章
>

刘楠也道:“我不会让人欺负阿桢的!”

刘远缓缓地眨了一下眼睛。

若是他还能主政,肯定是不会让刘桢入朝的,因为当年张氏说得对,即使尊贵如公主,也不能不顾忌世人的眼光,他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因为太过强势而找不到夫家,姬家,郭家,她已经错过了,以刘桢的优秀,不应该被蹉跎。

然而时势如此,他不得不作出这样的安排,刘远毫不怀疑,如果没有刘桢,刘楠极有可能成为朝臣手中的牵线木偶,即便他并不昏聩,但他却缺乏作为一个君王所需要的权谋手段。

而这些,在刘桢身上都不缺。

以她与刘楠的关系,一定会尽心帮助刘楠,兄妹齐心,乾朝不愁不兴,如果运气好的话,说不定再过十几二十年,就能打败匈奴。

也许这样,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罢。

从喉咙里逸出一声沉重的叹息,刘远想,可能只有自己听见。

他的目光从刘楠和刘桢身上移开,投向更加遥远的山峦。

那里必定也是山清水秀,天色如洗,就像他从小长大的向乡一样。

眼前的景致渐渐模糊,好像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

刘远仿佛看见,在那遥远的山峦脚下,有三个人影正在追逐嬉戏。

那三个人,虽然不是亲兄弟,感情却情同手足,他们意气相投,结为异性兄弟,以天地星辰为证,发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后来,大兄因为时局所逼,只身远遁,其他二人毫不犹豫,紧随其后,三人南征北伐,立下了不朽功业,推翻了一个强大的王朝,又重新建立了一个国家。

再后来……

再后来,这世上许多事情,总归不过生与死两个字。

多少权力富贵,功名利禄,到头来都化作黄土一抔。

若真有碧落黄泉,等你我兄弟重逢,是不是还能一笑泯恩仇?

……

…………

房羽是睡到半夜被匆匆喊进宫的。

不止他一个人,许多人脸上,也都带着与他一样,既严肃又忐忑的神情。

皇帝驾崩。

这是一个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内的消息。

从刘远伊始,很多人就已经做好了这个心理准备,但当这件事真正降临到头上的时候,他们却发现自己心中依然有着不安与迷茫。

不安的是,太子是否真的能够履行皇帝的职责,毫无疑问,比起刘远,他的威慑力和执政手段都要弱上许多。

迷茫的是,这个国家将会走向何方,是富国强兵,还是重蹈前秦的覆辙,二世而亡?

房羽与其他人有点不同,他在忐忑不安之余,还带着一点兴奋。

趁着旁人不注意的时候,他的目光掠过许多人的表情,从中发现了不少端倪。

新君与老臣之间,必将会展开一场博弈,而这场博弈的开场,可能会以一种所有人都预料不到的方式。

房羽如此想道,带着这种复杂交加的心情,和所有人一样,朝大行皇帝的遗体,缓缓低下了头颅。

三个月后。

这是新君登基之后的第一次小朝会。

一般小朝会上才会商议正事,而且只有三公九卿,以及与朝会相关的官员,才有入朝的资格。

众臣的座次依然不变,不同的只是丞相已经在半个月前由宋谐换成了周允,这同样也是新丞相的第一次朝会。

令所有人吃惊的是,在皇帝之下,丞相之前,又加了一席,位置显眼,由不得人多加注意。

“入——朝——”

内侍的唱喏打断了所有人的窃窃私语,高冠正装的朝臣们按照职位高低依次入席正坐,等待君王的到来。

皇帝并没有让他们等太久,约莫半刻钟后,他的身影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之中。

但跟在后面的,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身影。

所有人都睁大了眼睛,看着身穿厚重袿衣的长公主从皇帝身后走出来,在那个显眼的位置上坐下。

与穿着相比,她的头饰就略显质朴了,长长的黑发被梳成叠云的样式,上面仅仅插了一根簪子。簪子的形状同样朴拙,别说镶嵌宝石,连质地也不是玉石,只是用木头雕成祥云的形状。

然而这样反差鲜明的搭配,却并不让人觉得不协调,也无损长公主的威仪。

没有给任何人发起质疑的时间,刘楠微微侧首,对侍立一旁的内侍道:“念。”

内侍缓缓展开手中竹简,扬声念道:“陛下之诏,今日有三。”

“一者,以丞相劳苦功高,政务繁琐故,即日起设左右丞相,以分其责。”

“二者,收民间盐、铁、酒经营之权,改为官营。”

“三者,长安长公主预诛安陶,于国有功,奉先帝命,增号镇国。是日,赐入朝会,从旁佐政。”

所有人都被这三条诏令镇住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许多人早就猜想刘楠登基之后,一定会实行一些新的措施,但也有人认为,以太子的性情和对政事的掌握程度,顶多遵循太、祖皇帝的足迹,安分守成罢了,但不管想象力如何丰富的人,也绝对不会想到,新君的头三条诏令,就是如此的震撼人心。

丞相分权,从一个人变成两个人,这就暂且不说了,周允也许会反对,但他的反对注定是没有用的,因为这道诏令符合更多人的利益,能够在丞相权力上分一杯羹,大家求之不得,双手双脚赞成尚且不及,又怎么可能反对。

盐铁酒官营,这是刘远在位时就讨论过


状态提示:第104章--第4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