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青春校园>全球警戒之新帝国的诞生>第126章 这年头还用巨炮?

“大炮啊!那边有真正的大炮呢!”甲板上有人的惊呼,让精通汉语的哈利很是不屑。

“这都什么年代了?大炮顶什么用?”表面上是一名英国教官的哈利担负着军情六处对太平国的探查任务,心中虽然不屑,眼睛却顺势瞟向那所谓的大炮那里去。不过当他看清了那门炮的时候,眼神却不由一凝,经过了控制表情训练的他眼角都有些抽动。

“这,这差不多是16英寸吧!”他心惊道。

经过了尺寸辨识训练的他绝对能判断出前方那座炮的规格是406毫米级的。

“狗屎啊!这是什么年代了,谁还会用16英寸大炮?这么固定的炮台不纯粹是靶子?难道是古董摆设品?”他心中一时凌乱道。

现代的大炮射程再远,也不如导弹射程远。更为机动灵活导弹的兴起,立即让笨重的大口径火炮开始没落了。没人会花费巨资建一座只能成为靶子的大口径炮台。而且仅仅每年投入大笔的维护费用以及为了维持大口径炮弹的生产链条费用就能让人崩溃。

目前各国陆军就连203毫米口径的火炮都不常用了,而集中向车载更为方便、威力不断变大的155毫米口径,受到时代局限性的280毫米火炮都已经进入博物馆和封存仓库了,而在太平国的一处暗礁堡垒上竟然冒出了这么一门高耸刺天的406毫米的巨炮,着实吃了一惊。

虽然哈利无法看到内部结构,但从外部规格以及洞口显露处分析,至少推断出了这一处堡垒是很牢固的,越看这里越像是一处实用的堡垒。

“难道太平国人真疯了?”哈利觉得很不可思议,开始怀疑自己的眼睛和太平国决策者的智商。

……

“我们完全可以在暗礁堡垒上设置一门巨炮。”军迷的骨子里都带着昔日巨舰大炮的暴力基因。薛安山这个军迷参谋也不例外,突然就冒出了这么一个主意来。

“我们有岸防导弹,甚至火箭弹也比巨炮射程远,岸防炮早就淘汰了。”众人闻言都巨汗时,雷石更是直接反驳道。

“巨炮只是因为效费比太低而过时了,并不能抹杀它的巨大威力!”薛安山眼神中带着一丝狂热解释道,“巨炮的震慑作用有时候比起导弹还要明显。只要我们有一门巨炮放在那里,任何一个敌人都不会忽视。我们就是要利用这一点做一个局,让敌人不自觉的自己走进来。”

“什么局?”李庠感兴趣道。

“如果一旦发生大规模攻势。我们的太平岛回旋余地太小,也肯定会承受来自敌人的高密度打击,即使我们躲入山洞,也能遭到钻地炸弹的毁灭性打击。所以我们才有了在岛礁上设置堡垒,意图竖起一道外围防线。但是如果敌人是来自日本和美国。这道外围防线的堡垒根本撑不了多久。

想要打败美日这样的国家根本不用考虑,我们需要考虑的应该是怎样拖延我们的抵抗时间,让他们最后不得不在国际舆论和国际矛盾的压力下走向谈判桌。所以我们面对这些大国最艰难的就是挺过战争的最初阶段。而我们任何一处火炮和导弹基地都会遭到敌人导弹的疯狂压制,甚至像伊拉克和南斯拉夫等国的一些工事一样,不等发挥作用就先完了。

所以我们需要再设置一个盾牌,或者说像游戏中一样,设置一个血厚耐抗而且可以拉仇恨的坦克角色。

巨炮这东西就很方便。震慑威力藏都藏不住。放在那里,只要敌人不把它干掉,就不会安心登陆太平岛,绝对是吸引火力绝佳目标。而我们可以把这处炮台的防御做得极为变态。甚至设置成实心的假目标也行,至少要让敌人的舰炮和大部分导弹都无效,在第一时间内吸引住敌人的大部分攻击,留给其他目标更多的存活时间和反击机会!”

说白了。即使堡垒上竖上一门巨炮,也是当做靶子来用。只是这个靶子做得更加结实。更加耐打,可以当做一面吸引火力的盾牌。

“为什么用巨炮而不用导弹?在枪林弹雨中,披着厚甲的巨炮顶着敌人的火力一样能开火,而重在灵活机动的导弹部队能行吗?我们设置的是盾牌,不仅仅是个靶子,否则敌人不会上当。”薛安山面对卢飞的疑问直接解释道,“盾牌防御系统是成体系的。

比如说巨炮可以设置在这个暗礁上,底下还可以有地下部分,用于人员躲避打击和储备弹药,地上部分都用作防护也无所谓,最好留出点地方可以发射一两枚炮弹以示存在,继续吸引敌人火力。而这周围的四处岛礁可以设置成防空堡垒,专门等着打击敌人扑来的空中打击,尤其是前方的那两座暗礁。

我们也可以设置上155毫米的榴弹炮或者反舰导弹,在巨炮吸引打击火力的同时,可以就近对敌人实施反击。甚至这些岛礁水下部分,还可以留出空间,到时候设置上伪装的鱼雷管,只要敌人的船只敢从附近经过,一定能给他们一个好看。

和平时期的现代战争中,只要我们抓住一两个机会让敌人丢个大脸,来自国际和国内的压力,就更容易促使和谈的成功。

另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了这样一门巨炮的震慑,那些小国和海盗之类对太平岛的威胁完全可以无视之。”

薛安山这个非专业参谋,很有网络上天马行空的风格,一些非正规的奇思妙想虽然有些不切实际,没有考虑到费用和其他问题,但也有一些借鉴意义,尤其是他的倾诉对象是李庠的时候,费用和成本等一


状态提示:第126章 这年头还用巨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