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言情总裁>嫡长女>第四十六章 第一次进宫 (第一更)

周贤妃和李贵嫔送礼来的消息,很快就被冬赋当做八卦说给沈宁听了,沈宁听了有些奇怪。五皇子府会有表示,是她早就料到的了,怎么还有三皇子的事情?想必这个时候祖父和父亲都已经反应过来了,沈家已经成为有心人眼中的肥肉了,尤其对皇子们来说,沈家的势力更有吸引力。随着叶正纯上任,沈家势必要被摆上桌子掂量了,这真不是什么好事,不知道父亲和祖父可有应对之法?

“闭门不出?这可不是什么好主意,何况很快就到太后娘娘的圣寿节了,怎么能不出现呢?看来祖父还是不够重视啊。”沈宁听到沈俞氏吩咐大家近期没有什么事情就不要外出,马上就想到这是祖父的主意。看来不是个应对的好主意啊,又想到工部和考功司近来的诸多事情,沈余宏等人又在杭州,沈华善和沈则敬分心顾不上也是情理之中。

“看来,还是得做些什么才是,得让所有人都无法再估计沈家的事情才是……”沈宁想到必须要解除了沈家目前的危局,一旦被长泰帝知道自己两个儿子都对沈家有兴趣,那么沈家就危险了。

或许,圣寿节是个不错的时机,沈宁看着秋歌送上来的本子,开始思考起来。

随着尚书右仆射之争的落幕,京兆官员开始准备参加四月二十三的圣寿节了。圣寿节是太后娘娘的生辰宴会,往年太后诚心礼佛,圣寿节只是和皇家成员一起见面吃个饭,不会劳师动众庆贺寿辰的,但今年是太后娘娘的八十整寿,自然和往年不一样。早在年初长泰帝就吩咐太常寺和少府监筹备庆贺太后圣寿节了,务求隆重喜庆,现今筹备工作都已经安置妥当,就等着圣寿节的到来了。

长泰帝生母早逝,他是由太后高氏抚养长大的,加上高太后并无生育,对长泰帝也是一片慈爱之心,倒像对自己亲生皇儿一般。长泰帝能以非嫡非长之身登上帝位,高太后的娘家功不可没。既有抚育之情又有拥戴之功,长泰帝对高太后的情谊也是非同一般,诸官员不敢轻忽对待,更有甚者,在年初就开始为太后物色礼物了。

太后礼佛,官员送礼自然是与佛相关。整个四月,佛像、观音像、檀香串珠等物品在京兆卖得最好,甚至连擅长画佛像的圣手都被某些人家请了去供奉,为的就是一幅满意的佛像图,好让太后满意心悦的佛像图。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正是这个道理。

早两日宫中有旨意传下来:令各家官员夫人带着女儿孙女一人,前往慈宁宫为太后贺寿。原来是太后年纪大了,老小老小,自然就更喜欢热闹,最喜欢和小姑娘们聊天问话,就想趁着生日宴会的是见一见各家活泼鲜嫩的小人儿,才有了这个旨意。旨意来得紧急,各家官员夫人又急急忙忙地为女儿孙女准备进宫的首饰衣裳不论。

好在沈俞氏平时也教了沈宁不少宫廷的礼仪,请安礼数动作也是会的,虽然是第一次带着沈宁进宫,却也没那么担忧。

“姑娘这做得很好,明晚跟着太太进宫,太太也可以放心了。”俞妈妈看着沈宁一迎一跪一起,那请安的宫廷动作异常的标准和流畅,仿佛训练多年的一样,估计连宫中嬷嬷也不过是这样了。俞妈妈想到这,满意地点头笑开来。

这些我动作我都熟悉几十年了,怎么会做不好呢?听着俞妈妈的话,沈宁没有说话,心这样想。她在那个地方呆了二十年了,三年坤宁宫之主,十七年冷宫囚禁,即将再次踏进那里,沈宁除了感到有凛冽的寒意和冷漠,便再无它感了。

圣寿节很快就到来了,沈俞氏穿着五品诰命礼服,带着穿戴一新的沈宁进宫去了。寿礼早就送进少府监了,沈俞氏带着沈宁步履轻松,期间,遇到了吏部郎中沈静华的妻子陈氏,她带来她的小女儿进宫贺寿来了,因为沈静华为沈余宏保媒,这两家人也是亲近的,就结伴着,在女官的带领下,往慈宁宫行去。

沈宁低着头,默默不语。刚刚经过坤宁宫时她还抬眼看了看,和记忆中的是一模一样啊:还是那样的建筑,还是那样庄严肃穆,连坤宁宫面前栽着的大树都还是那么繁茂。仿佛时间没有痕迹一样,不知道前一世坤宁宫的血迹可冲洗干净了?

慈宁宫位于皇城深处,在紫宸殿和坤宁宫的后面,除了要经过皇上和皇后居所外,还要经过不少宫妃的殿阁。沈俞氏和沈陈氏一行,很快就遇见了不少宫妃,第一个遇到的就是五皇子的生母李贵嫔。

“不必多礼,我们都是去给太后贺寿的,那就一道走吧。”看见沈俞氏等人的请安,李贵嫔笑得温婉,轻轻柔柔的气质有一种我见犹怜的脆弱,让人不忍拒绝。

“沈夫人身体可都恢复了?”诸人行礼过后,李贵嫔先开口问候沈俞氏,自然的也就瞧见了沈俞氏身后的沈宁。还没等沈俞氏回答,就笑着说:“这就是你女儿吧?真是个长相讨喜的,本嫔一见就心喜了,来来来,过来给我瞧瞧。”招呼着沈宁去她跟前,含笑地看着她,就像一个慈爱的长辈在打量自己疼爱的后辈一样,甚是亲近温和。

沈宁低着头上前,道了声:“给贵嫔娘娘请安。”便不再语言,一径低着头,就像一个拘谨害羞的闺阁姑娘。没想到第一个见的竟然她啊,上官长治的生母,也是她前世的婆婆,现在的李贵嫔,后来的李妃,再后来的李太后。前一世在我在她手下受了多少欺侮和冷漠,现在的她竟然对她亲和如此,真是


状态提示:第四十六章 第一次进宫 (第一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