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八,便是苏妹出嫁的日子。
天还没亮,仅是现代凌晨两三点钟的样子,梁氏便催苏妹起了。实际上,苏妹念及自己即将要嫁人,是彻夜未眠。
几妯娌也起了,谢氏给煮了一碗面端了过来,梁氏接过,“妹儿,赶紧吃吧!要不等下就不能吃东西了。”或许是念及今天是苏妹的大日子,梁氏给了大伙一个好脸色,和几个媳妇也没有了平时的针锋相对。
苏妹满脸复杂的情绪,有激动,有憧憬,有担忧,更有不舍。端过那一小碗面时,眼泪更是顺着脸颊滴到了碗里。
苏菱随着苏母过来给苏妹送添妆的,苏母给的添妆是一副头面,里面包含着发钗,耳坠等其它的小饰品,是纯金打造的,梁氏看着这一副头面,倒是没有多说。
其他的几个婶子伯娘送的无非就是自己亲手做的衣服,或是鞋子,也有大方的送的是银手镯的。
梁氏特地在屋里燃了两根凤烛,这些东西是早早备好的,皆是些喻意吉祥如意的物事。
苏妹的头发乌黑而柔顺,梁氏手执一柄木梳,从头梳到尾,嘴上念念有词,无一不是盼着苏妹好的话语。
苏妹听着听着便是落泪了,直抱着梁氏呜咽着说舍不得离开这个家,梁氏的心里也疼,她有几个女儿,但这是老来女,从小就受尽了她的宠爱,可以说是重活都没有做过,现在突然要离开这个家了,叫她如何放心得下?
苏妹心里微微叹息,母女俩最终会走到这一步的吧?转过头去恰好望见了窗外的那一轮满月,天还是黑的,仅余那一轮满月犹若银盘也似,悬挂在夜空中,明亮而洁白,但愿这是个好兆头吧。
农村人上妆打扮不若那些大户人家家里讲究,不多时,梁氏就为苏妹梳好了髻,虽然不是什么复杂闻名的发髻,却也胜在清丽温婉,最适合苏妹今日的新妇身份了。
梁氏又给苏妹戴上了凤钗耳坠等各类小饰品,这些个饰品上了发髻,倒是也为苏妹添色了不少。
在敷上那些胭脂水粉之前,梁氏照着古老的规矩习俗,亲自给自个闺女开了脸。
尽管梁氏的手法纯熟,可苏菱看着还是不禁汗毛直竖,想着那是得多疼呀!她倒是一直忽略了古代人嫁人时要开脸的这门规矩,因此又有些担心,自己日后长大了要嫁人,可不也得受这个苦楚?
怪道没出阁的那些个小姑娘要被称之为黄毛丫头了。
开完脸后,梁氏又细细地给苏妹净了脸,再悉数地给她敷上了些胭脂水粉,一面为她着妆的时候,一面又少不得嘱咐了她好多话。
好不容易装扮好了,梁氏亲手为苏妹捧来了鲜红的嫁衣,那是苏妹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自个一针一线绣制的,可以说,从定了亲开始就已经开始绣的了。
没多一会,苏妹就已经换上了一身新嫁衣,鲜红欲滴,美丽动人,看上去是那般地美好而温婉。
苏菱对于这个小姑没有太多的记忆,一年来相处的时间也不是很多,但看到她如今的模样也从心底里衷心的祝愿她能幸福快乐。
待所有的事宜忙碌完了之后,天已开始渐渐亮了起来,天边露出了一丝天光,喻意今日是个好天气。
天透亮之后,家里的男人们在院子里点了一串鞭炮,噼里啪啦地放完,喻意开门红!
按照这边的习俗,正式的婚嫁酒席是放在晚上摆的,早上这餐则由女方这边花钱宴请,等到中午至下午将至,才会有人来迎亲的。
苏妹穿着大红的嫁衣跪在苏爷爷和梁氏的面前,给他们磕了三个响头,梁氏氏看得直拿手帕拭泪,苏爷爷从原先的不赞同苏妹出嫁,到现在看着她出嫁,老泪纵横地劝着梁氏,说这是好日子,不要尽是哭。
尔后,赵月琴又拜别了五位大哥,这样的礼数只是刚开始,一会迎亲的时候,临走前还要再拜,而且要哭嫁,可有得苏妹做了。
时间熬到了中午,苏家老宅里可热闹了,在这样的小村子里,一家办喜事,几乎要全村出动地来恭贺,大清早的,家里的男人们便去各家催着搬来了各个家里的桌椅凑数,一一摆放在院子里,饭厅里。同时也拿了公家的碗碟,村里的妇女也都来帮忙洗碗碟,择菜的择菜,洗菜的洗菜,一时间,好不热闹啊!
厨师也是村里现找的,菜烧得好吃,为人实在,梁氏便用了他。
这会,苏妹正羞涩地坐在自己的闺房里,而外面却早已是热闹得翻了天!
苏家的几兄弟都在院子里招呼客人,苏花和苏菱几个女孩子则是帮忙着端茶倒水,苏东则是领着能干活的男孩子去帮忙上菜,总之大伙都没有闲着,难得一见的,苏家整整一个大家团结在了一起,苏菱家也没有再被排斥。
这席面梁氏可是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钱,又把几个儿子给苏妹压箱底的银子给拿出来一部分来置办。
这席面大伙也都赞叹了,但是要说能比苏菱家的新房酒好那也是不可能,不过对于嫁女儿也那么舍得操办,大伙也都纷纷称赞。
席面中,苏青的几个儿子又是被整个花溪村的人都认识了一番,几个兄弟土匪死的想着桌上的菜。
冯氏的小儿子,鼻子里留着两条浓浓的鼻涕,还在苏菱面前晃来晃去的,让苏菱顿时没了胃口。苏菱早早的便放下了碗筷,去帮忙收拾,或是有吃完席面的就去将碗筷都收拾好,搬去洗干净,好方便下一批的人来吃席面。
老宅这次的席面开了十二个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