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看书>青春校园>看你不顺眼>第52章 红楼+新月(8)
者有话要说:康熙年间各地火熗装备比例在不断提高,数十万绿营兵也批量装备鸟熗,扩建鸟熗兵。但是,全国各地对鸟熗的装备数量、鸟熗兵的人员配额不相统一,出现混乱。针对这一状况,雍正帝开始对各地鸟熗兵的配置作明确的规定。

雍正五年(1727年)议定:“官兵所用军需内鸟熗一项, 能冲锐折坚, 最为便利。内陆省份, 地势平坦, 利用弓矢;沿边沿海各省份, 山深林密, 利用鸟熗。将内陆省份, 每兵千名, 设鸟熗三百杆; 沿边沿海省份,每兵千名,设鸟熗四百杆。”鸟熗在军队中成为了制式装备,地位重要。

雍正十年(1730年)议准: 福建省水路海面辽阔, 陆路山深林密。鸟熗一项最为利用,于定例每兵千名内设鸟熗四百之外, 再增设鸟熗一百杆。乾隆十五年(1750年)议准: 湖广武昌镇前后水师二营, 地界川江, 弓箭难于施展, 惟鸟熗极为便利, 照沿边沿海省份定例, 每兵千名, 设鸟熗四百杆。

——以上资料及文字出自毛宪民论文《清代火熗述略》

鸟熗在清军中的地位已于火炮、弓箭并列,甚至超过弓箭。可以看到在云贵、河南等地鸟熗的装备率较高,直隶则较低;此外清军在关外的鸟熗装备也并不多,很多鸟熗甚至没有弯形熗托;各地土司掌管的地界中鸟熗也广泛使用。西藏鸟熗装备率约50,四川大小金山、蒙古各部、回疆各部也大量使用火熗。作为制式装备,每一杆鸟熗都要注册编号,统一管理。清朝统治者对于火熗的威力还是相当认可的,他们当然也不愿意让此等“军中利器”流入民间让“反贼”掌握。之后的乾隆朝一直到道光朝,鸟熗的装备率在全国范围大致保持在50这个比例左右。

这是些关于清朝火器发展的状况,给大家当个参考。

继续一肥章。

嗯。晚安啦~


状态提示:第52章 红楼+新月(8)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